【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理化检验技术(师)初级卫生资格模拟考试试题免费下载(W1),更多理化检验技术(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为执行我国所颁布的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卫生标准,一般规定采样时间不应大于
A. 5min
B. 20min
C. 30min
D. 40min
E. 15min
2. [单选题]装有流量计的空气采样器,其流量计的精度不得低于
A. 2%
B. 4%
C. 6%
D. 8%
E. 10%
3. [单选题]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需要一段时间,由于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作用,水样中的各组分可能发生改变,在下列各项中,要求在现场测定的是
A. 余氯
B. 硝酸盐氮
C. 四氯化碳
D. 苯并芘
E. 铬(六价)
4. [单选题]国标法规定测定食品中有机磷,用气相色谱法,使用的检测器为( )。
A. 电子捕获检测器
B. 火焰光度检测器
C.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D. 热导检测器
E. 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
5. [单选题]入射光波长选择的原则是
A. 吸收最大
B. 干扰最小
C. 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D. 吸光系数最大
E. 吸收最小
6.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情节较严重,可以处5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的行为的情形是
A. 单位自备水源未经批准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的
B. 造成甲类传染病、艾滋病、肺炭疽传播危险的
C. 造成除艾滋病、肺炭疽之外的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D. 造成传染病菌(毒)种扩散的
E. 造成病人残疾、死亡的
7. [单选题]在国标中,维生素A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C18反相柱,检测器用的是
A. 电化学检测器
B. 示差折光检测器
C. 荧光检测器
D. 紫外检测器
E. 光电检测器
8. [单选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用作载气的气是( )。
A. 氢气
B. 空气
C. 氮气
D. 氧气
E. 氩气
9. [单选题]用二硫腙法测定铅和镉时,消除彼此干扰的方法是( )。
A. 加入柠檬酸铵掩蔽
B. 加入酒石酸钾钠掩蔽
C. 加入氰化钾掩蔽
D. 加入盐酸羟胺保护
E. 控制pH在8.5~11测定铅,控制pH在强碱性条件下测定镉
10.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化合物通过氯化亚锡的氨水溶液时,有棕色沉淀产生
A. 甲烷
B. 2-丁烯
C. 乙炔
D. 乙烯
E. 2-丁炔
11. [单选题]异烟酸钠一巴必妥酸钠法测定空气中氰化氢及氰化物,最适宜的显色条件是
A. pH 6.5~7.0
B. pH 8.5~9.0
C. pH 10~11
D. 弱碱性
E. 弱酸性
12. [单选题]一病人怀疑自己在近1周来服用了一种含铅的药,要求给他进行检验,以了解是否对健康有害。下列哪项是优先采集的生物样品( )。
A. 汗液
B. 头发
C. 血液
D. 指甲
E. 任何一种都可以
13.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按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排列正确的是
A. 苯酚>甲苯>苯>氯苯>硝基苯
B. 硝基苯>苯酚>氯苯>甲苯>苯
C. 苯>甲苯>氯苯>苯酚>硝基苯
D. 氯苯>硝基苯>苯酚>甲苯>苯
E. 苯酚>氯苯>硝基苯>甲苯>苯
14. [单选题]《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中用于酚测量的纯水采用的制备方法是
A. 加硫酸至酸性后进行蒸馏
B. 加高锰酸钾及硫酸至酸性后进行蒸馏
C. 加高锰酸钾及硝酸至酸性后进行蒸馏
D. 加硝酸至酸性后进行蒸馏
E. 加氢氧化钠至pH 12以上进行蒸馏
15. [单选题]一种废弃物可能产生致癌、致突变、致畸的影响,用标准方法试验时呈阳性,这种废弃物具有
A. 生物蓄积性
B. 遗传变异毒性
C. 刺激性
D. 水生生物毒性
E. 皮肤吸收毒性
16. [单选题]在下列方法中,哪种方法是用于检测聚氯乙烯成形品中氯乙烯的( )。
A. 薄层色谱法
B. 气相色谱法
C. 紫外线分光光度法
D. 高效液相色谱法
E. 比色法
17. [单选题]如果你要进行三氯乙烯的生物监测,采集接触者尿样应该选择的时间是( )。
A. 工作周末的班末
B. 工作班末
C. 工作周末的班前
D. 工作班前
E. 接触后的任何时间
18. [单选题]需要测定锑的食具容器是( )。
A. 搪瓷制食具容器
B. 陶瓷制食具容器
C. 不锈钢制食具容器
D. 铝制食具容器
E. 三聚氰胺树脂制的食具容器
19. [单选题]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取水点周围半径为
A. 10m
B. 50m
C. 100m
D. 500m
E. 1000m
20. [单选题]在进行生物监测时,样品的采样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
A. 生物监测指标的物理性质
B. 生物监测指标的化学性质
C. 待测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半减期)
D. 待测物在机体内的存在状态
E. 待测物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