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正高考试宝典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正高医学高级职称备考考试试题(X1),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氧化酶阴性的非发酵菌有( )
A. 铜绿假单胞菌
B. 荧光假单胞菌
C. 粪产碱杆菌
D. 溶血不动杆菌
E.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 [多选题]病毒体的结构包括 ( )
A. 核酸、包膜
B. 核酸、衣壳
C. 核衣壳、包膜
D. 衣壳、包膜
E. 核酸、包膜刺突
3. [多选题]下列有关变形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
A. 动力活泼
B. 硫化氢阳性
C. 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
D. 脲酶阳性
E. 葡萄糖酸盐阴性
4. [多选题]伤寒复发时可出现
A. 肥达反应效价迅速增高
B. 血培养阳性
C. IgM等免疫球蛋白又都升高
D. 临床症状比初次重
E. 肠穿孔
5. [多选题]关于真菌分离培养技术,正确的是
A. 大培养平皿法只能培养生长繁殖较快的真菌,不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真菌
B. 抑制霉菌琼脂可用于一些二相性真菌霉菌——酵母转变
C. 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 产色培养基用于假丝酵母菌属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E. 察氏培养基为鉴定曲霉菌属的参考培养基
6. [多选题]关于霍乱的叙述叙述正确的是
A.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
B. 只需少量细菌(102~103)即可使人感染发病
C. 细菌入侵肠上皮细胞和肠腺而损伤肠壁
D. 为人畜共患病
E. 致病是通过肠毒素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受体引起剧烈腹泻和腹痛
7. [多选题]关于新型隐球菌的特性,正确的是 ( )
A. 尿素酶试验阴性
B. 荚膜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C. 主要经呼吸道进入机体
D. 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E. 可引起免疫力低下者的内源性感染
8. [多选题]关于非典型分枝杆菌,叙述正确的是
A. 具有抗酸性,故也可被称为非结核抗酸菌
B. 可侵犯全身脏器和组织,以肺最多见
C. 感染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与肺结核病完全不同
D. X线检查结果与肺结核病相似
E. 近年在我国的发病率极低
9. [多选题]可用于纸片扩散法的质控菌株是
A. 黄色葡萄球菌
B. 大肠埃希菌
C. 铜绿假单胞菌
D. 流感嗜血杆菌
E. 淋病奈瑟菌
10. [多选题]炭疽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
A. 专性需氧
B. 革兰阳性
C. 菌体两端齐平,星竹节状
D. 无毒株为黏液型
E. 感染后病死率高
11. [多选题]条件致病菌感染可发生在 ( )
A. 免疫功能缺陷
B. 严重烧伤
C. 慢性消耗性疾病
D. 条件致病菌感染一定时期内大量存在
E. 细菌的寄居部位发生改变
12. [多选题]用于鉴别肺炎链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试验有
A. 菊糖分解试验
B. 甘露醇发酵试验
C. 胆汁溶菌试验
D. 杆菌肽敏感试验
E. 奥普托欣敏感试验
13. [多选题]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除细菌外还包括有
A. 放线菌
B. 支原体
C. 衣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螺旋体
14. [多选题]关于G试验临床意义描述准确的是()
A. 可检测念珠菌、毛孢子菌、曲霉、镰刀霉感染
B. 可检测荚膜组织胞浆菌、耶氏肺孢子菌感染
C. 用于检测隐球菌感染
D. 用于检测接合菌感染
E. 连续检测可动态反映真菌感染程度和抗真菌治疗疗效
15. [多选题]与细菌鉴定或分型有关的物质是 ( )
A. 中介体与热原质
B. 细菌O抗原与细菌素
C. 异染颗粒与色素
D. 鞭毛与噬菌体
E. 荚膜与外毒素
16. [多选题]细菌遗传学分类法不包括的有 ( )
A. 核酸同源值测定
B. 菌体成分的测定
C. DNAG+Cmo1%测定
D. 代谢途径的分析
E. 核糖体RNA碱基序列的测定
17. [多选题]引起内源性感染的机制有( )。
A.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B. 严重创伤导致病原菌侵入体内增殖
C. 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对菌群的清除速率降低
D. 条件致病菌在人体内的异常定植与增殖
E. 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
18. [多选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符合实验室安全要求的有()
A. 不同控制区域的防护措施及合适的警告
B. 已知或有潜在经空气、气溶胶传播危险的标本或病原体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C. 渗漏标本的处理措施
D. 工作环境及设备的消毒措施
E. 直接嗅平板时没有潜在危害
19. [多选题]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
A. 约半数病例出现肺部炎症
B. 起病急,早期与流感相似
C. 临床表现差异大
D. 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与流感相同
E.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0. [多选题]细菌致病性的含义包括
A. 细菌致病性质
B. 细菌致病的对象(宿主)
C. 细菌致病的能力
D. 细菌致病的部位
E. 细菌致病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