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正高)2024真题题库(S1),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_正高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哪些疾病常可见卡-波环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红白血病
E. 脾切除
2. [多选题]在HPLC法中,为改变色谱柱选择性,可进行的操作是
A. 改变流动相的种类和配比
B.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C. 改变填料粒度
D. 改变色谱柱的长度
E. 改变吸附时间
3. [多选题]正常人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主要原因
A. 正常的血流
B. 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C. 纤溶系统作用
D. 有抗凝物质存在
E. 纤溶活性增强
4. [多选题]在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中不参与的补体成分是 ( )
A. C1
B. C2
C. C3
D. C4
E. C5
5. [多选题]下列有关双位点一步法ELIS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使用分别针对抗原不同决定簇的两种单克隆抗体作酶标记
B. 一种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抗体,另一种作为酶标抗体
C. 操作时先加λ标本,洗涤后再加λ酶标抗体
D. 采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将提高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E. 标本中抗原过高时,会出现钩状效应
6. [多选题]分析淀粉酶测定结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均升高
B. 测定淀粉酶清除率(Cam)/肌酐清除率(Ccr)比值,则可排除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所致的淀粉酶活性升高
C. 存在较多巨淀粉酶时,可出现血淀粉酶上升,尿液淀粉酶降低
D. 确定巨淀粉酶则须用凝胶过滤法、超离心分析等方法
E. 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活性,并不一定平行
7. [多选题]关于细菌培养的血液标本,正确的是
A. 在发热1~2 d内或发热高峰时采集为宜
B. 尽量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C. 严格无菌操作
D. 采血量一般为成人10~20 ml、儿童3~5 ml、婴幼儿1~2 ml
E. 不需要采2瓶
8. [多选题]下列指标在脑肿瘤中增高的是 ( )
A. LDH及同工酶
B. AST
C. 核糖核酸酶
D. 酸性磷酸酶
E. β-葡萄糖苷酶
9.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新近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方法 ( )
A. 蛋白质工程中的定点诱变技术
B. 生物传感芯片质谱
C. 酵母双杂交
D. 噬菌体展示
E. 免疫诱导
10. [多选题]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所使用的标记物根据其参与的化学反应不同可分为 ( )
A. 发光免疫分析反应中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标记物
B. 以催化作用或能量传递参与发光反应的酶标记物
C. 以能量传递参与氧化反应的非酶标记物
D. 以放射性同位素参与反应的标记物
E. 以上均不是
11. [多选题]目前细菌的动物试验用于 ( )
A. 分离细菌
B. 鉴定细菌
C. 测定ID50
D. 测定MIC
E. 测定LD50
12. [多选题]检测报告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检测报告的要求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实验室应有具体措施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可靠和保密性
B. 检测报告必须有检测实验室的名称
C. 实验室不需写明检验工作者的姓名
D. 实验室检测结果只给申请检测的人士
E. 实验室应向申请检测的人士提供可靠的参考范围
13. [多选题]下列关于C1q固相法检测非抗原特异性CIC的方法学评价,正确的是 ( )
A. 该法灵敏度较高
B. 重复性好
C. 重复性差
D. C1q易精制且纯品容易保存
E. C1q不易精制且纯品不容易保存
14. [多选题]引起血尿的原因有 ( )
A. 肾结核
B. 前列腺炎
C. 血友病
D. 蚕豆病
E.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5. [多选题]下列细菌中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的有
A. 大肠埃希菌
B. 宋内志贺菌
C. 伤寒沙门菌
D. 肺炎克雷伯菌
E.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16. [多选题]酶法测定血清TG的反应中间产物有 ( )
A. 胆固醇
B. 甘油
C. 脂肪酸
D. 磷脂
E. 糖脂
17. [多选题]下列哪些情况属于仪器偏离线性的因素
A. 杂光
B. 有限带宽
C. 检测器噪声
D. 环境条件的变化
E. 波长的变化
18. [多选题]尿中白细胞增多主要见于 ( )
A. 急性肾盂肾炎
B. 慢性肾盂肾炎
C. 膀胱炎
D. 肾肿瘤
E. 慢性肾小球肾炎
19. [多选题]下列关于液相化学发光反应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
A. 反应生成中间体
B. 化学能转化为电子激发能,使中间体变成电子激发态
C. 电子激发态为化学能,使中间体变成化学原态
D. 激发分子辐射跃迁回到基态
E. 激发态分子发出的光量子强弱直接代表氧化反应强弱的程度
20. [多选题]目前认为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理 ( )
A. 增加抗原的表面积和改变抗原构型
B. 佐剂与抗原结合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
C.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活化
D. 刺激淋巴细胞增生分化
E. 防止迟发性超敏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