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理化检验技术(正高)考试试题(T8),更多理化检验技术_正高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砷的测定方法是
A. 分光光度法
B. 氢化物原子吸收法
C.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
D.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E. 砷斑法
2. [多选题]在有动力采样中,所用流量计受气温和大气压影响的是
A. 转子流量计
B. 湿式流量计
C. 质量流量计
D. 孔口流量计
E. 毛细管或限流临界孔
3. [多选题]影响比色法测定水样pH的因素是
A. 浑浊度
B. 颜色
C. 游离氯
D. 氧化性
E. 还原性
4. [多选题]在滤膜-相差显微镜计数法测定空气中石棉纤维方法中,计数的纤维应符合
A. 长度>5μm
B. 长度>10μm
C. 宽度<3μm
D. 宽度<1μm
E. 长度与宽度之比>3∶1
5. [多选题]下列因素中,对固体吸附剂管的最大采样体积产生影响的是
A. 固体吸附剂的性质
B. 采样流速
C. 气温
D. 气体的密度
E. 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
6. [多选题]在气相色谱法中,当升高柱温时
A. 分离度提高
B. 分离度下降
C. 保留时间增加
D. 保留时间缩短
E. 分析速度加快
7. [多选题]《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砷测定方法是
A. 新银盐分光光度法
B. 氢化物原子吸收法
C.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D. 原子荧光法
E. 砷斑法
8. [多选题]共沉淀是指待分离的组分在可溶条件下,由于吸附、吸留、共结晶或形成晶核等作用,为共沉淀剂带下来的一种沉淀分离技术。请指出下列哪几种是常用的有机共沉淀剂
A. 8-羟基喹啉
B. 双硫腙
C. 氢氧化钠
D. 铜试剂
E. 甲基紫
9. [多选题]水中硝酸盐氮测定方法很多,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采用下列哪几种方法
A. 离子色谱法
B. 电极法
C. 镉柱还原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E. 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
10. [多选题]在以下各种糖中,属于还原性的糖是
A. 葡萄糖
B. 果糖
C. 半乳糖
D. 麦芽糖
E. 蔗糖
11. [多选题]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有
A. 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性质
B. 支持介质的筛孔
C. 电渗
D. 电场强度
E. 粒子的净电荷缓冲液的性质
12. [多选题]在气相色谱法中,造成固定液流失的原因是
A. 柱温太高
B. 固定液的化学惰性差
C. 固定液的热稳定性差
D. 固定液的蒸气压低
E. 固定液的黏度低
13. [多选题]气相色谱仪的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温度一般比柱温高50℃左右,目的是为了
A. 防止高沸点化合物冷凝在检测器内
B. 防止燃烧生成的水聚积在检测器内
C. 防止燃烧不完全的化合物不产生信号
D. 保证待测组分能充分燃烧
E. 保证全部组分能充分燃烧
14. [多选题]重量法测定硫酸盐过程中,通常形成硫酸钡沉淀后需将样品在80~90℃水浴锅上加热2h,其目的是什么
A. 防止形成碳酸钡沉淀
B. 减少沉淀的吸附作用
C. 减少形成晶状沉淀
D. 防止磷酸盐对结果的干扰
E. 使沉淀结晶增大
15. [多选题]引起极性化合物组分的保留值增大的参数改变是
A. 增加柱温
B. 采用极性柱
C. 采用非极性柱
D. 降低柱温
E. 降低载气流速
16. [多选题]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核酸浓度进行定量测定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 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80nm
B. A260为1的光密度大约相当于50μg/L的双链DNA
C. 若DNA样品中含有盐,会使A260读数偏低
D.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适用于测定浓度小于0.25μg/ml的核酸溶液
E.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适用于测定浓度大于0.25μg/ml的核酸溶液
17. [多选题]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不能测定的氨基酸是
A. 色氨酸
B. 精氨酸
C. 赖氨酸
D. 胱氨酸
E. 苯丙氨酸
18. [多选题]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有机磷农药采用的检测器是
A. 电子捕获检测器
B. 氮磷检测器
C. 热导检测器
D. 火焰光度检测器
E.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19. [多选题]以下对化妆品定义的理解,哪个是正确的
A. 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的产品
B. 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的产品
C. 按照化妆品的定义,清洁口腔黏膜等的产品属化妆品
D. 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E. 按照化妆品的定义,任何可以达到美容目的的产品均是化妆品
20. [多选题]《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汞为禁用原料,实验室测汞方法的检出浓度为0.01μg/g,某化妆品的检验报告上的结果和结论如下,请问哪几个报告结论是正确的
A. 结果:平均值0.050μg/g,结论:本化妆品符合规范要求
B. 结果:平均值0.50μg/g,结论:本化妆品符合规范要求
C. 结果:平均值0.050μg/g,结论:本化妆品不符合规范要求
D. 结果:平均值0.50μg/g,结论:本化妆品不符合规范要求
E. 结果:平均值5.0μg/g,结论:本化妆品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