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大多数病原性细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19-11-01  [手机版]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大多数病原性细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_正高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多选题]大多数病原性细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

A. 光合作用
B. 需氧呼吸
C. 厌氧呼吸
D. 需氧发酵
E. 厌氧发酵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多选题]医院感染的特点包括:

A. 病原体易确定
B. 感染对象是住院患者
C. 抗生素治疗通常效果不好
D. 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E. 传播方式以接触传播为主

正确答案 :CDE


[多选题]下列细菌可以在0~4℃保存的是

A. 脑膜炎球菌
B. 沙门菌
C. 流感杆菌
D. 大肠杆菌
E. 钩端螺旋体

正确答案 :BD


[多选题]大肠杆菌:

A. 能引起肠道外感染
B. 是水的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指标菌
C. 大多数菌株动力试验阴性
D. 是肠道内正常菌群,不致病
E. 能分解乳糖,产酸不产气

正确答案 :AB

解析: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有鞭毛,即动力试验阳性。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当发生定位转移时,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有些菌株为致病菌,可引起腹泻,尤其是大肠杆菌O157:H7可引起暴发流行。大肠杆菌寄居在肠道,不断随粪便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食品等。因此,饮水、食品的卫生细菌学检查常以大肠菌群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但空气卫生细菌学检查常以链球菌作为指示菌。


[多选题]能在吞噬细胞中生存的细菌有:

A. 布鲁菌
B. 嗜肺军团菌
C. 结核杆菌
D. 绿脓杆菌
E. 伤寒沙门菌

正确答案 :ABCE


[多选题]关于锡克试验,正确的是

A. 可用于调查人群对白喉的免疫状态
B. 假阳性反应说明机体对白喉棒状杆菌无免疫力,但有超敏反应
C. 在使用白喉毒素的同时,用无毒力白喉毒素做对照
D. 阳性反应说明机体对白喉棒状杆菌无免疫力
E. 原理是抗毒素中和毒素的毒性作用

正确答案 :ACDE


[多选题]IMViC试验主要用于区别下列哪两种病原菌?

A. 葡萄球菌
B. 破伤风梭菌
C. 产气杆菌
D. 大肠杆菌
E. 肺炎球菌

正确答案 :CD


[多选题]有关"疾病-病原体"的组合,错误的是:

A. 猩红热-细菌
B. 登革热-病毒
C. 回归热-立克次体
D. 波浪热-衣原体
E. Q热-螺旋体

正确答案 :CDE

解析:波浪热是布鲁菌感染特有的热型。布鲁菌侵入血流,出现菌血症,致患者发热。之后,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淋巴结等脏器细胞,发热也渐消退。细菌繁殖到一定程度可再度入血,出现菌血症而致体温升高。如此反复形成的菌血症,使患者的热型呈波浪式。回归热是由多种疏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包括虱传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螺旋体经皮肤创伤进入人体,在血流中大量繁殖,出现高热,持续3~4天,热退;隔1周左右,又高热。如此反复发作多次,直至螺旋体的突变类型不再超越宿主产生的多种特异性抗体的范围为止。Q热(query fever,疑问热,指最初不明病因的发热)是由Q热柯克斯体(贝纳柯克斯体)引起,其传染源是受染的牛、羊等家畜,在动物间的传播是以蜱为传播媒介。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传播媒介是伊蚊,表现为发热、肌肉和关节酸痛等。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波浪热、回归热、Q热、登革热均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和人均可感染。


[多选题]支原体与细菌的相同点是:

A. 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B. 有细胞壁
C. 含有两种核酸
D. 细胞核无核膜及核仁,仅有核质
E. 含有核糖体

正确答案 :ACDE


[多选题]亚病毒包括

A. DNA病毒
B. 朊病毒
C. 类病毒
D. 包膜病毒
E. RNA病毒

正确答案 :BC

解析:亚病毒是不具有完整的病毒结构的一类病毒,是仅具有某种核酸不具有蛋白质,或仅具有蛋白质而不具有核酸,能够侵染动植物的微小病原体,包括类病毒、朊病毒等。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vjk224.html
  • 下一篇:下列关于抗酸染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细菌L型的特性是构成细菌致病性毒力的物质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伤寒的并发症有有关"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叙述,哪几项是错误的:下列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有关于真菌的抵抗力,正确的是与致病作用无关的细菌合成代谢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