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卫生管理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模拟系统(J1),更多卫生管理(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B.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C.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D.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E. 以上都正确
2. [多选题]属于解表剂的是( )
A. 柴葛解肌汤
B. 桂枝汤
C. 麻黄汤
D. 银翘散
E. 白虎汤
3. [单选题]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之一为( )
A. 确定病人的预后
B. 确定病原体的留验时间
C. 确定传染源的隔离时间
D. 确定病人的病程
E.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时间
4. [单选题]串联试验可以提高( )
A. 灵敏度
B. 特异度
C. 真实性
D. 可靠性
E. 收益
5. [单选题]健康促进的支点有教育、服务和
A. 环境
B. 技能
C. 态度
D. 政策
E. 法规
6. [单选题]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偏倚的控制不应包括下列哪项( )
A. 为减少不依从,试验期限不宜过长
B. 为减少不依从,干预措施应简便易行
C. 为减少不依从,应对受试者讲明研究的意义
D. 为减少不依从,应多选择新发病例
E. 为减少不依从,应对受试者说明预期结果
7. [单选题]表示资料频数分布可用
A. 条图
B. 普通线图
C. 半对数线图
D. 直方图
E. 百分比构成图
8. [单选题]关于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混杂因子一定与暴露因素无关
B.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疾病的危险因子
C. 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相关的因子
D.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E. 混杂因子一定是与疾病有关而与暴露无关的因子
9. [单选题]古代养生家主张咽而不吐,以养肾精的物质是( )
A. 唾
B. 涎
C. 涕
D. 泪
E. 痰
10.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
A. 经血传播
B. 母婴传播
C.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D. 性接触传播
E. 胃肠道传播
11. [单选题]下列哪个因素与生物病原体的致病力有关( )
A. 宿主的专一性
B. 在外环境中存活和保持其传染性的能力
C. 在外环境中繁殖的能力
D. 毒素
E. 以上均是
12. [单选题]在推拿手法中,常与搓法、捻法一同配合运用,组成治疗中的结束手法的是( )
A. 推法
B. 捏法
C. 抖法
D. 摇法
E. 拿法
13. [单选题]有关队列研究暴露人群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A. 职业人群
B. 特殊暴露人群
C. 一般人群
D.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E. 患有某欲研究疾病的人群
14. [单选题]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这一指标为:( )
A. 率
B. 构成比
C. 相对比
D. 动态数列
E. 不是相对数
15. [单选题]Gustein建立的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发现,电刺激小鼠下丘脑外侧部两个月左右,冠状动脉中可见到粥样斑块形成,这个实验能够支持的社会医学理论是( )
A. 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B. 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可能性
C. 卫生服务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D. 小鼠的耐受性差
E. 电刺激实验的可靠性
16. [单选题]社会医学工作者认为,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与不同的卫生保健问题相联系,因此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 )
A. 结婚前、结婚后、生育、抚养、鳏寡五个阶段
B. 结婚前、婚后无孩、生育、抚养、离巢五个阶段
C. 结婚无孩、生育、离巢、空巢、鳏寡五个阶段
D. 结婚无孩、生育、抚养、离巢、空巢五个阶段
E. 结婚无孩、生育、抚养、离巢、鳏寡五个阶段
17. [单选题]某乡卫生院医生甲为一阑尾炎病人施行手术,将结肠误切断,因乡卫生院条件差,草草缝合后,叫来救护车送县医院处理。因延误了时机,县医院医生乙在助手配合下,也没处理好,最终造成永久造瘘,该结果是( )
A. 医生甲的医疗差错
B. 医生甲的医疗事故
C. 医生乙的医疗差错
D. 医生乙的医疗事故
E. 医生甲、乙的共同责任
18. [单选题]胃痛的病理特点是( )
A. 肝胃不和,胃气郁滞
B. 胃气上逆,失于和降
C. 胃气郁滞,失于和降
D. 肝郁化火,胃气郁滞
E. 脾胃不和,气机郁滞
19. [多选题]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 )
A.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
B.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
C. 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D. 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
E. 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
20. [多选题]恶露不尽的病因病机是( )
A. 血热
B. 肾虚
C. 血瘀
D. 气虚
E. 肝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