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任脉与足阳明经的交会穴是( )
A. 华盖
B. 天突
C. 廉泉
D. 璇玑
E. 承浆
2. [单选题]素体表虚,复因外感,恶风汗出,发热脉浮缓,用药宜首选
A. 薄荷
B. 荆芥
C. 紫苏
D. 防风
E. 桂枝
3. [单选题]既可以出现自汗,也可以出现盗汗的证是
A. 阳气亏虚证
B. 瘀血内阻证
C. 阴液亏虚证
D. 气阴两虚证
E. 血液亏血证
4. [单选题]半夏厚朴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 半夏
B. 厚朴
C. 白术
D. 茯苓
E. 生姜
5. [单选题]既能化痰,又能降肺胃气逆的药物是
A. 前胡
B. 苏子
C. 白芥子
D. 白前
E. 旋覆花
6. [单选题]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者,属
A. 阴虚潮热
B. 湿温潮热
C. 小儿疰夏
D. 阳明潮热
E. 气虚发热
7. [单选题]治疗痢疾的主穴是
A. 天枢、关元、上巨虚、合谷
B. 天枢、支沟、水道、丰隆
C. 天枢、水分、上巨虚、阴陵泉
D. 天枢、支沟、下脘、合谷
E. 天枢、足三里、中脘、太冲
8. [单选题]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是
A. 少冲
B. 少府
C. 商阳
D. 少商
E. 关冲
9. [单选题]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法定义务。不属于法定义务的是
A. 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B. 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C. 遵守职业道德
D. 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E.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10. [单选题]治疗肝阳上亢头痛可选用的腧穴是( )
A. 梁丘
B. 足三里
C. 曲泉
D. 太冲
E. 三阴交
11. [单选题]肾为气之根的含义是
A. 肾为一身气化功能的根本
B. 肾为五脏阳气的根本
C. 肾主水液的蒸腾气化
D. 肾主膀胱的气化开合
E. 肾可以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
12. [单选题]枳实导滞丸的功用是
A.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B. 消导化积,清热祛湿
C.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D.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E. 分消酒食,理气健脾
13. [单选题]耳与下列哪组经络联系密切
A. 手太阳、手足阳明、足少阴
B. 足少阴、手足太阳、足阳明
C. 足厥阴、手足少阳、手太阳
D. 足少阴、手足少阳、手阳明
E. 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
14. [单选题]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功用是
A. 清暑益气,和胃止呕
B.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C.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D.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E.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15. [单选题]具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功效的药物是
A. 菊花
B. 夏枯草
C. 龙骨
D. 朱砂
E. 石决明
16. [单选题]小蓟饮子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 当归、蒲黄
B. 生地、滑石
C. 藕节、木通
D. 大黄、车前子
E. 栀子、淡竹叶
17. [单选题]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又称为"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B. 无固定名称
C. 无固定位置
D. 多治疗局部病证
E. 只有一个穴位
18. [单选题]三物备急丸的组成药物是
A. 大黄、附子、细辛
B. 大黄、干姜、细辛
C. 大黄、芒硝、附子
D. 附子、干姜、人参
E. 大黄、干姜、巴豆
19. [单选题]风温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 《时病论》
D. 《温病条辨》
E. 《温疫论》
20. [单选题]绝经前后诸症之肝阳上亢者,除主穴外,还应加用的腧穴是
A. 关元、命门、太冲
B. 太溪、照海、太冲
C. 百会、太冲、风池
D. 太冲、肾俞、脾俞
E. 脾俞、肾俞、太冲
1.正确答案 :E
2.正确答案 :E
解析:桂枝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
2.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煎服,3~9g。
3.正确答案 :D
4.正确答案 :C
解析:半夏厚朴汤的组方原理
气郁不利,痰气内生,痰气相结而壅滞于咽,则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情志不畅而加剧气机郁滞,则因情绪不佳而加重;气机郁滞,浊气不行,则胸闷;经气经脉不通,则胁痛;气逆于肺,则咳;气冲于胃,则呕;舌淡,苔薄腻,脉弦均为痰阻气郁之征。其治当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解郁散结,降逆顺气,醒脾和胃。厚朴下气开郁,行气化痰化瘀,芳香醒脾。茯苓健脾和胃,渗湿利痰。生姜降逆化湿,和胃化痰。干苏叶疏利气机,畅利咽喉,开郁散结。
化痰药与行气药相配伍,气顺则痰消;燥湿药与渗利药相配伍,以增化痰祛痰作用。
5.正确答案 :E
6.正确答案 :B
解析:湿温潮热 身热不扬,午后明显 头身困重 湿热郁蒸
7.正确答案 :A
解析:痢疾
【病因病机】
痢疾多由饮食生冷、不洁之物,或感受暑湿疫毒所致。外邪与食滞阻碍肠腑,气机不利,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湿热相搏,气血阻滞,肠络受损,而致下痢脓血,形成湿热痢5脾胃素虚,脏腑气弱,而贪凉受寒,湿浊乘虚而人,以致寒湿不化,形成寒湿痢;感受疫毒之邪,毒邪熏灼肠道,热毒内盛,引动内风,蒙蔽清窍,而成疫毒痢;湿热蕴结中焦,脾胃失其升降功能,以致呕恶不能食,为噤口痢;若痢疾迁延日久,中焦虚弱,命门火衰,正虚邪恋,常因受凉或饮食不当而反复发作,为休息痢。
【辨证】
主症 大便次数增多,粪中带有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化湿,通肠导滞。以手足阳明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天枢 关元 上巨虚 合谷
配穴 湿热痢加曲池、阴陵泉;寒湿痢加中脘、阴陵泉;疫毒痢加大椎、中冲、十宣;噤口痢加内关、中脘;休息痢加脾俞、肾俞;久痢脱肛加百会、长强。
操作 关元用平补平泻法;其余主穴用泻法。急性痢疾者,每日治疗2次,每次留针30分钟。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寒湿痢、休息痢及久痢脱肛者,可配合艾灸;大椎、十宣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每次3~4穴,急性痢疾用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2次,慢性痢疾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基本治疗,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
8.正确答案 :C
解析:商阳 井穴
定位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 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9.正确答案 :B
解析:执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
①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②敬业尽责,遵守职业道德;
③关爱、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④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⑤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0.正确答案 :D
11.正确答案 :E
12.正确答案 :B
13.正确答案 :E
解析: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
14.正确答案 :C
解析: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中以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合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荷梗可以解暑清热,又可理气宽胸;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
清暑益气汤与竹叶石膏汤皆可治暑热耗伤气津之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脉虚数等。但竹叶石膏汤以石膏与麦冬为主,功善清热泻火养阴,辅以人参、半夏调和脾胃,重在清解余热,兼以益气生津和胃。清暑益气汤以西洋参、石斛、麦冬为主,功善益气养阴,重在益气养阴生津。
15.正确答案 :C
解析:龙骨
性能: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应用:
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
2.肝阳眩晕。有较强的平肝潜阳作用。
3.滑脱诸证。多种正虚滑脱之证。
4.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宜先煎。外用适量。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16.正确答案 :D
解析:小蓟饮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灸甘草。
17.正确答案 :E
解析: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阿是穴无一定数目。
18.正确答案 :E
解析:三物备急丸:大黄、干姜、巴豆。
19.正确答案 :B
20.正确答案 :C
解析:绝经前后诸症
【病因病机】
妇女至绝经前后,肾气渐亏,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等肾阴肾阳偏盛偏衰现象,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肾阴不足而肝阳上亢,肾阳虚弱,脾失健运而生痰湿,其中肾虚是致病之本,肾虚不能濡养和温煦其他脏器,诸症蜂起。由于体质因素的差异,临床上有肾阳虚、肾阴虚或肾中阴阳俱虚,或有肝阳上亢、痰气郁结等不同表现。
【辨证】
主症 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阵发性潮热,出汗,心悸,情绪不稳定。 兼见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或皮肤感觉异常,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数,为肾阴虚;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面浮肿胀,尿意频数,甚或小便失禁,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为肾阳虚;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烘热汗出,腰膝酸软,经来量多,或淋漓漏下,舌质红,脉弦细而数,为肝阳上亢;形体肥胖,胸闷痰多,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浮肿便溏,苔腻,脉滑,为痰气郁结。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滋补肝肾,调理冲任。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气海 肝俞 肾俞 神门 三阴交 太溪
配穴 肾阴亏虚加阴谷、照海;肾阳不足加关元、命门;肝阳上亢加风池、太冲;痰气郁结加中脘、丰隆。
操作 主穴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皮质下、交感、神门。每次选一侧耳穴3~4个,毫针用轻刺激。可用埋针或埋丸法。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vlmnq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