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免疫卫生高级职称(副高)历年考试真题下载(H3),更多临床免疫(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有关立克次体的特点正确的是
A. 大多是人畜共患的病原体
B.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
C. 大小介于一般细菌和病毒之间
D. 转型活细胞内寄生
E. 以上都是
2. [单选题]关于心脏杂音的临床意义,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收缩期杂音可分为功能性与器质性
B. 相对性关闭不全或狭窄引起的杂音有临床意义
C. 功能性杂音通常是指产生杂音的部位没有器质性病变
D. 听到杂音便可诊断为心脏病
E. 器质性杂音是指产生杂音的部位有器质性损害
3. [单选题]关于流感病毒感染检测正确的是
A. 流感病毒的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B. 流感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
C. 流感病毒的抗原检测阳性结果具有诊断意义,阴性结果可排除病毒感染
D. 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流感抗体,效价4倍升高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E. 以上均不是
4. [单选题]以下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它的辅酶是NAD+或NADP+
B. 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
C. 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
D. 它在生物体内活力不强
E. 它在肌肉组织活力不强
5. [单选题]关于超速离心机的转速,最大相对离心力正确的是
A. 20000转/min以上、510000g
B. 40000转/min以上、645000g
C. 30000转/min以上、510000g
D. 30000转/min以上、645000g
E. 3000转/min以上、45000g
6. [单选题]检测抗核抗体最常用的技术是
A. ELISA
B. 免疫印迹法
C.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D. 间接血凝技术
E. 乳胶凝集试验
7. [多选题]在气液色谱中,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
A. 吸附能力小的
B. 吸附能力大的
C. 溶解能力大的
D. 挥发性大的
E. 溶解能力小的
8. [单选题]艾滋病属于下列哪种类型感染
A. 急性病毒感染
B. 持续性病毒感染
C. 慢性病毒感染
D. 潜伏病毒感染
E. 慢发病毒感染
9. [单选题]衣原体发育周期中具有高度感染性的颗粒结构是
A. 原体
B. 始体
C. 网状体
D. 包涵体
E. 高尔基体
10. [单选题]Ficoll分层液法离心后外周血细胞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 ( )
A. 单个核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红细胞
B. 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
C. 血小板和血浆、红细胞、单个核细胞、粒细胞
D.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
E.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分层液、粒细胞、红细胞
11. [多选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
A. 热辐射灯
B. 气体放电灯
C. 金属弧灯
D. ICP
E. 高能闪烁光源
12. [单选题]只能在淋巴细胞中增殖的病毒是
A. HCMV
B. HSV
C. VZV
D. EBV
E. HBV
13. [单选题]免疫比浊分析主要用于检测 ( )
A. 免疫球蛋白、补体等
B. 肿瘤标志物
C. 病毒血清标志物
D. 内分泌激素
E. 细胞表面标志
14. [多选题]自动血培养仪的常见故障包括
A. 温度异常
B. 严禁空架运转
C. 瓶孔被污染
D. 数据管理系统与培养仪失去信息联系或不工作
E. 仪器对测试中的培养瓶出现异常反应
15. [单选题]与心肌及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的球菌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A群链球菌
C. 肺炎链球菌
D. 脑膜炎奈瑟菌
E. 淋病奈瑟菌
16. [多选题]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肝脏疾病为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肝炎
C. 丙型肝炎
D. 脂肪肝
E. 胆石症
17. [单选题]女性,24岁。近2年每年自6月份以来每天有低热,38℃左右(37.8~38.2℃),发热时间不定,伴心悸乏力,10月份开始体温正常。其长期低热最可能原因是
A. 体内有慢性感染灶
B. 神经功能性低热
C. 风湿性关节炎
D. 感染后低热
E. 原因不明周期热
18. [单选题]肥达反应,下列哪种结果才有诊断价值( )
A. O凝集价≥1:80,H凝集价≥1:80
B. O凝集价≥1:80,H凝集价≥1:160
C. O凝集价≥1:160,H凝集价≥1:80
D. O凝集价≥1:160,H凝集价≥1:160
E. O凝集价≥1:160,H凝集价≥1:320
19. [单选题]酶分子中,能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是( )
A. 结合基团
B. 催化基团
C. 必需基团
D. 疏水基团
E. 亲水基团
20. [单选题]下列哪种菌不属于志贺菌属包括的血清群(型)( )
A. 痢疾志贺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鲍特志贺菌
D. 宋内志贺菌
E. 克雷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