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关于超敏反应正确的理解是
A. 不出现组织细胞损伤
B. 机体反应性处于低状态
C. 不是特异性的
D. 属于正常免疫应答
E. 属于异常免疫应答
2. [单选题]膀胱结石直径2cm,尿检白细胞1~3/HP。最佳治疗方法
A. 膀胱镜碎石
B. 膀胱切开取石
C. 留置导尿消炎后,膀胱切开取石
D. 体外震波碎石
E. 药物排石
3. [单选题]2001年3月到5月,上海甲型肝炎发病率高达700/10万,而其他年份发病率一般为15/10万~20/10万,2001年甲型肝炎的流行强度为
A. 散发
B. 流行
C. 大流行
D. 暴发
E. 聚集
4. [单选题]在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使用青霉素时,错误的方法是
A. 一般患者每次肌内注射80万U,每8小时1次
B. 每日剂量800万U,加在500ml输液中缓慢静脉滴注
C. 每日剂量800万U,分3次静脉滴注
D. 静脉滴药时每次用量应在1小时内滴完
E. 对青霉素过敏者不可使用此药
5. [单选题]心理应激的生理反应主要涉及的身体系统为
A. 呼吸与循环系统
B. 运动与排泄系统
C. 生殖系统
D.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
E. 消化与泌尿系统
6. [单选题]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作用机制是
A. 促进肝细胞再生
B. 抑制肠道细菌增殖
C. 吸附肠内毒素
D. 减少肠内氨的形成和吸收
E. 供给糖,以提供热量
7. [单选题]患者,男,50岁,黑粪,头晕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入院第1天输悬浮红细胞2U治疗,当输注约30ml时,患者突然出现寒战、发热、腰背疼痛、呼吸困难、胸闷、发绀、多汗,查体:丁39.9℃,BP90/60mmHg,脉细弱,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应处理,随后尿呈酱油样,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最可能是
A. 急性溶血反应
B. 细菌污染反应
C. 污染过敏反应
D.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E.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8. [单选题]由下丘脑产生的激素是
A. 泌乳素
B.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 血管紧张素
D. 生长激素
E. 血管加压素
9. [单选题]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 激活因子Ⅻ
B. 促进血小板聚集
C. 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 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
E. 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
10. [单选题]5岁男孩,左侧阴囊包块,质软,透光试验阳性,平卧后包块可消失。首先应考虑的疾病是
A. 左侧睾丸鞘膜积液
B. 左侧交通性鞘膜积液
C. 左侧斜疝
D. 左侧睾丸肿瘤
E. 左侧附睾结核
11. [单选题]切纸工人,不慎将右栂指切断。因工地距医院较远为争取再植成功。再植时限不超过
A. 6~8小时
B. 9~11小时
C. 12~14小时
D. 15~17小时
E. 18~20小时
12. [单选题]男性,40岁,2年前出现右胸背部疼痛,1年半前右下肢无力,左下肢痛温觉迟钝,近6个月双下肢无力,上楼困难,排尿困难和便秘3个月,不能行走1个月。查体:双上肢正常,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膝反射亢进,双Babinski征(+),双T7~8以下痛觉温度觉、音叉觉减退。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脊髓炎
B. 脊髓蛛网膜炎
C. 脊髓空洞症
D. 髓外硬膜内肿瘤
E. 脊髓内肿瘤
13. [单选题]休克在微循环衰竭期最突出的情况是
A. 血管内高凝状态
B. 后括约肌收缩状态
C. 代谢性碱中毒
D. 前括约肌收缩状态
E. 毛细血管内"可进可出"
14. [单选题]可分泌胃蛋白酶原的主要细胞是
A. 肥大细胞
B. 壁细胞
C. 黏液细胞
D. 杯状细胞
E. 主细胞
15. [单选题]氯丙嗪临床不用于
A. 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
B. 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症
C. 晕动病引起呕吐
D. 加强镇痛药的作用
E. 人工冬眠疗法
16. [单选题]男,18岁。恶心、食欲减退1周,伴发热、尿黄2天。实验室检查:AST358U/L,ALT564U/L,TBil68μmol/L,DBil36μmol/L。应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B. 急性病毒性肝炎
C. 壶腹周围癌
D. 胆结石伴胆管梗阻
E. Gilbert综合征
17. [单选题]3个月男孩,腹泻导致中度脱水。补液治疗中不正确的是
A. 补充累计损失量300~600ml
B. 补充生理需要量600ml
C. 如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D. 注意补充继续丢失量
E. 原则上先慢后快
18. [单选题]男,35岁。右上臂外伤6小时。查体:压痛、畸形,伴异常活动,垂腕,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腋神经损伤
B. 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肌皮神经损伤
C.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D. 肱骨干骨折合并尺神经损伤
E. 肱骨干骨折合正中神经损伤
19. [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可导致纵隔扑动
A. 张力性气胸
B. 闭合性气胸
C.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D. 进行性血胸
E. 肺爆震伤
20. [单选题]临床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
A.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 变态反应
C. 过敏反应
D. 溶血反应
E. 细菌污染反应
1.正确答案 :E
解析: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正确答案 :A
解析:膀胱结石直径2cm,尿中白细胞低于5个,无明显感染,可采用经尿道膀胱镜碎石取出。一般结石<2~3cm者可采用,较大的结石需采用超声、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如过大过硬或有膀胱憩室,应施行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
3.正确答案 :D
解析:(1)散发: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联系和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这样的流行强度称为散发。
(2)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疾病流行时,各病例间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发病率高于当地散发发病水平的3~10倍。
(3)大流行: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为大流行。
(4)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的现象。
散发与流行的区别在于发病率水平的差别,大流行与暴发的区别在于地域范围大小。
4.正确答案 :B
解析:肺炎链球菌肺炎治疗首选青霉素G。轻症者80万/d肌肉注射;病情稍重者240~480万U/d分次静滴,每6~8小时1次;重者1000~3000万U/d,分4次静滴。青霉素不能缓慢静脉滴注,因为青霉素半衰期短,应分次静滴,最好每次加在100到250ML生理盐水中快速静滴,以期达到最佳血药浓度。故答案为B。
5.正确答案 :D
解析: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关系的研究已取得大量的成果。该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系统之间是一种多重双向交流的关系。通过相互调节,构成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揭示了许多神经内分泌的介质、激素,免疫系统的细胞因子以及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征,从而加深了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调节机制的认识。研究认为,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是一种整体反应,并以此说明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导致躯体疾病的机制。
6.正确答案 :D
解析:乳果糖:口服到达结肠后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分解成为乳酸、乙酸,从而能够降低肠腔内pH值,减少氨的生成和吸收,并能促进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而有利于氨的排出。
7.正确答案 :A
解析: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接受异体血液几分钟至几小时发生的溶血,多为血管内溶血。①病因:免疫性,包括ABO血型不合及Rh血型不合。非免疫性。②临床表现:输入10~20ml血液后突然烦躁不安,寒战,胸闷,头胀痛,继之腰背剧烈疼痛,呼吸困难,恶心,皮肤湿冷,发绀,血压下降,休克,急性肾衰竭。部分患者表现为DIC而出血不止。③诊断:输血过程中突然出现上述表现,化验有溶血证据,尤其是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尿即可诊断。
8.正确答案 :E
解析:下丘脑产生的激素包括9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HIH)、催乳素释放因子(PRF)、催乳素抑制因子(PIF)、血管加压素(VP)、催产素(OT)。泌乳素(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生长激素(D)均为垂体产生的激素。而血管紧张素的前体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清球蛋白:血管紧张素原。
9.正确答案 :C
解析:凝血过程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过程。(1)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作用下,激活成凝血酶。(2)凝血酶是一种多功能凝血因子,①其主要作用是分解因子Ⅰ(纤维蛋白原)成为纤维蛋白单体;②凝血酶还能激活FⅫ、FⅤ、FⅧ、FⅪ;③能能活化血小板,为FⅩ酶复合物和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提供带负电荷的磷脂表面,从而加速凝血过程。故正确答案为C。
10.正确答案 :B
解析:患儿左侧阴囊包块,质软,,透光试验阳性,可确定为鞘膜积液;平卧后可消失,进一步诊断为交通性鞘膜积液。故正确答案是B。
11.正确答案 :A
解析:一般以6~8小时为限,如气温低或伤后开始冷藏保存,可适当延长时限。所以再植的时限与肢体损伤的程度、环境温度、断指(肢)保存方法等条件有关。故选A。
12.正确答案 :D
解析:病情变化推测是脊髓压迫症,右下肢无力,左下肢痛温觉迟钝,随之双下肢无力,上楼困难,排尿困难和便秘,考虑是髓外压迫,所以答案选D
13.正确答案 :A
解析:休克病理:①微循环缺血缺氧期(代偿期)。A.微循环的变化: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增加(前阻力增加为显著);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微循环灌流减少(少灌少流);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微循环缺血缺氧更为明显(灌少于流)。B.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a.自我输血: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容量血管中的肌性微动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脏储血库收缩,使回心血量迅速增加,为心输出量的增加提供了保障。b.自我输液: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二道防线"。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使组织液进入血管。C.血液重新分布:由于不同脏器的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不一,皮肤、内脏、骨骼肌、肾的血管α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较高,收缩更甚,而冠状动脉血管因α受体密度低而无明显改变,脑动脉由于受舒血管代谢物影响舒张;其中冠状动脉可因β受体的作用而出现舒张反应,使心、脑血流增加。②微循环淤血缺氧期(可逆性失代偿期)。微循环的变化:毛细血管前阻力降低(后阻力降低不明显),血管运动现象减弱;真毛细血管网开放;微循环灌多于流(多灌少流);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黏附或聚集,使微循环淤血缺氧加剧。③休克期微循环失代偿的后果:A.心输出量降低;B.动脉血压急剧下降;C.心脑供血减少;D.微循环衰竭期(不可逆转期)。④微循环的变化:A.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均降低;B.真毛细血管内血液淤滞;C.微循环麻痹(不灌不流);D.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14.正确答案 :E
解析:可分泌胃蛋白酶原的主要细胞是主细胞。
15.正确答案 :C
解析:对晕动症(晕船、晕车)引起的呕吐无效。对顽固性呃逆有显著疗效。
16.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属于临床综合应用题。考点为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上常见的黄疸类型有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年女性好发,为慢性病程,乏力、皮肤瘙痒、黄疸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为突出特点,高滴定度AMA(抗线粒体抗体),尤其是M2亚型,有确诊意义;壶腹周围癌或胰头癌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胆结石伴胆管梗阻起病急,腹痛明显,黄疸以结合胆红素为主。Gilbert综合征为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不伴有其他肝功异常和明显临床症状。故选项A、C、D、E不正确。病毒性肝炎多见于青壮年,主要表现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黄疸。实验室检查:绝大多数患者的胆红素呈双相升高,转氨酶中、重度增高及病毒高载量有助于诊断,B项最符合该患者的诊断。
17.正确答案 :E
解析:补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原则上先快后慢。
18.正确答案 :C
解析:上臂桡神经损伤时,各伸肌属广泛瘫痪,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伸指总肌、尺侧腕伸肌及示指、小指固有伸肌均瘫痪。故出现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有旋前畸形,不能旋后,拇指内收畸形。
19.正确答案 :C
解析:吸气时,健侧胸膜腔负压升高,与伤侧压力差增大,纵隔向健侧进一步移位;呼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差减少,纵隔移回伤侧,这种反常运动称为纵隔扑动。纵隔扑动在开放性气胸中常见,能影响静脉血回流入心脏,引起循环功能严重障碍。此外,吸气时健侧肺扩张,吸进气体不仅来自从气管进入的外界空气,也来自伤侧肺排出含氧量低的气体;呼气时健侧肺呼出气体不仅从上呼吸道排出体外,同时也有部分进入伤侧肺。含氧低气体在两侧肺内重复交换将造成严重缺氧。多处多根肋骨骨折可以导致这种疾病
20.正确答案 :A
解析:输血的并发症有发热、过敏、溶血反应、疾病传播、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发热反应,发生率2%~10%,原因包括免疫反应、致热原、细菌污染和溶血。故选A。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vn2d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