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高级卫生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正高医学职称历年考试真题(C9),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葡萄球菌感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
A. 带菌率高,易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
B. 营养要求高,细菌很难分离培养
C. 感染易于扩散
D. 抗体对葡萄球菌感染不起保护作用
E. 对常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
2. [多选题]怀疑vWD,而vWF没有明显减少,应考虑
A. 血友病A可能
B. 排除vWD
C. vWF多聚体分析
D. 血小板糖蛋白检测
E. 重查APTT
3.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常阴道中优势菌群是乳酸杆菌
B. 阴道分泌物呈稀薄、黄绿色、脓性泡沫状最常见于滴虫阴道炎
C. 阴道自净作用主要得益于棒状杆菌产生抗微生物因子可抑制或杀灭其他细菌
D. 正常阴道清洁度仅包括Ⅰ级
E. 育龄妇女阴道清洁度与女性激素的周期变化特点无关
4. [多选题]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表现为( )。
A. 反应性抗体为IgM
B. D-L冷溶血试验阳性
C. 外周血可见有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嗜碱点彩及多染性红细胞,甚至幼红细胞
D. 反复发作后可有含铁血黄素尿
E. 补体不参与溶血
5. [多选题]关于CFT的方法学评价,正确的是 ( )
A. 敏感度高
B. 特异性强
C. 反应结果明显
D. 适用于不同物理状态的抗原
E. 参与反应的五种成分须逐个滴定,操作麻烦
6. [多选题]GOD-POD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时,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物质有
A. 氟化钠
B. 尿酸
C. 维生素C
D. 胆红素
E. 谷胱甘肽
7. [多选题]Rothera法可检出尿中
A. 丙酮
B. β-羟丁酸
C. 乙酰乙酸
D. 戊酸
E. 胆红素
8. [多选题]关于血清溶菌酶在血液病中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增高
B.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血清溶菌酶含量也有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白细胞总数有关,在治疗前其含量明显高,表示细胞分化程度较好,预后亦较好
C.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数减低,少数正常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清溶菌酶含量正常,但急变时下降
E. 再生障碍性贫血明显降低
9. [多选题]抗生素/微生物组合在体外可出现活性,但在临床上无效,不应报告敏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产ESBL细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
B.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Ⅰ、Ⅱ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
C. 鼠疫耶尔森菌:氨基糖苷类
D. 肠球菌属: 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E. 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所有β-内酰胺类
10. [多选题]下列哪些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缺铁性贫血
B.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1. [多选题]单克隆抗体可用于 ( )
A. 沉淀试验
B. 中和反应
C. 凝集试验
D. 酶免疫分析
E. 荧光免疫测定
12. [多选题]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应做下列哪些细胞化学染色
A. 过氧化物酶染色
B. 特异性酯酶染色
C.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D. 过碘酸-雪夫反应
E. 酸性磷酸酶染色
13. [多选题]酶活性浓度测定时控制干扰因素最主要的方法是
A. 作试验空白
B. 采用单试剂
C. 调节仪器参数
D. 单试剂改为双试剂
E. 调节仪器温度
14. [多选题]有关Klenow片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它是由DNA聚合酶I被裂解而形成的大片段
B. 具有5&039;→3&039;聚合酶活性
C. 具有3&039;→5&039;外切酶活性
D. 用于cDNA克隆中的第二股链合成
E. DNA序列分析中常用酶
15. [多选题]鲍曼不动杆菌的培养特性有
A. 能在潮湿和干燥的表面生存
B. 在血平板上产生清晰的β-溶血环
C. 非选择性琼脂上培养多为球杆状
D. 42 ℃能生长
E. 产生色素
16. [多选题]在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有 ( )
A. 大肠埃希菌
B. 克雷伯菌
C. 铜绿假单胞菌
D. 变形杆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17. [多选题]临床上将戈谢病分哪几型 ( )
A. 慢性型
B. 老年型
C. 婴儿型
D. 青年型
E. 亚急性型
18. [多选题]符合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的特点是
A. 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轻度混浊
B. 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减少
C. 脑脊液中氯化物正常
D. 脑脊液中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E. 脑脊液外观呈脓性混浊
19. [多选题]质控图至少应包括( )
A. 上控制界限
B. 下控制界限
C. 中心线
D. 允许误差限
E. 允许不精密度限
20. [多选题]仪器杂光的来源有
A. 室内光线过强
B. 仪器本身的原因
C. 样品本身的原因
D. 光源灯更换后
E. 比色杯不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