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儿童保健学高级职称(副高)模拟考试试题(AH6),更多儿童保健(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引起婴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
A. 饮食中缺钙
B. 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C. 缺乏维生素D
D. 甲状旁腺素缺乏
E. 缺乏维生素A
2. [单选题]“您感到胃疼多长时间了?”属于提问
A. 封闭式
B. 开放式
C. 探索式
D. 倾向性
E. 复合式
3. [单选题]女孩,10岁。头痛20天,伴发热,呕吐4天,而入院。体温39℃,消瘦,面色较苍白,瞳孔不等大,左侧4mm,右侧3mm,左侧上睑轻度下垂。颈部抵抗,心肺正常。舟状腹。双侧巴氏征阳性。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化脓性脑膜炎
B. 结核性脑膜炎
C. 隐球菌脑膜炎
D. 中毒性脑病
E. 病毒性脑炎
4. [单选题]肾小管酸中毒临床类型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A.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RTA-Ⅰ)
B.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RTA-Ⅱ)
C. 混合型或Ⅲ型肾小管酸中毒(RTA-Ⅲ)
D. 高钾型肾小管酸中毒(RTA-Ⅳ)
E. 高钠型肾小管酸中毒(RTA-V)
5.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肺部X线表现
A. 弥漫性、均匀一致的细颗粒和网状阴影
B. 两肺野透亮度普遍降低
C. 支气管充气征
D. 部分肺泡代偿性气肿
E. 严重病例呈“白肺”
6. [单选题]关于临床试验的对照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为患病的患者组成,但处理因素与试验组不同
B. 由人群中的非病例组成
C. 与患者同时入院的非某病的病例
D. 患某病的较轻型病例
E. 对照组的设立是为了防止抽样误差
7. [单选题]婴儿期重点预防的疾病应除外
A. 佝偻病
B.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 营养不良
D. 先天性心脏病
E. 婴儿腹泻
8. [单选题]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特征性表现,下列哪项不是
A. 两肺野有均匀网状颗粒状阴影
B. 两肺透亮度普遍下降
C. 叶间和胸腔积液
D. 支气管充气征
E. “白肺”,心边界不清
9. [单选题]新生儿败血症以何种感染途径最常见
A. 羊水穿刺
B. 母孕期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C. 产时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
D. 产后感染
E. 胎膜早破
10. [多选题]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有
A. 3岁以下小儿发病
B. 特应性体质
C. 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D. 反复发作
E. 易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1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医院健康教育的形式
A. 继续教学教育
B. 门诊教育
C. 住院教育
D. 出院教育
E. 随访教育
12. [单选题]在下列正常小儿母乳喂养方法中,哪项不妥
A. 生后尽早开始喂奶
B. 坚持按需喂母乳
C. 每次哺乳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
D. 每次吸完一侧再吸另一侧
E. 哺乳后抱起婴儿轻拍其背
13. [单选题]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肥胖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标准,于肥胖的标准是BMI大于或等于
A. 26
B. 27
C. 28
D. 29
E. 30
14. [单选题]患儿女,8个月。新生儿期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后即开始口服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目前剂量为每日50μg,但近日患儿出现烦躁、多汗、腹泻等症,此时应采取的措施为
A. 减少甲状腺素的剂量
B. 增加甲状腺素的剂量
C. 停药
D. 改用甲状腺片
E. 不做特殊处理
15. [单选题]下列哪项对川崎病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
A. 热型呈稽留热或弛张热
B. 手足硬性水肿
C. 各型皮疹
D. 体温下降后指、趾端与甲床交界处膜状或薄片脱皮
E. 结合膜充血、唇红干裂和杨梅舌
16. [单选题]关于生长发育的规律,不正确的是
A. 生长发育是在量的增长过程中发生质的改变,在形态增长的同时,功能也不断趋向成熟
B. 生长发育速度因年龄而异,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C. 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D. 神经系统发育速度是先慢后快
E. 生殖系统发育速度是先慢后快
17. [单选题]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免疫重建方法是
A. 胸腺移植
B. 基因治疗
C. 脐血干细胞移植
D. 骨髓移植
E.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18. [单选题]患儿,3岁。发热半月余,咳嗽、乏力,消瘦,盗汗。体检:双肺呼吸音粗,X线检查为原发综合征,“OT”试验(+++)。该病基本病理改变为
A. 肿胀、渗出、增殖
B. 肿胀、渗出、坏死
C. 肿胀、增殖、坏死
D. 渗出、增殖、坏死
E. 渗出、增殖、硬化
19. [多选题]下列各穴中,宜张口取穴的有( )
A. 听宫
B. 下关
C. 颊车
D. 耳门
E. 听会
20. [单选题]在传染病的暴发调查中,描述疾病分布特征的主要目的是
A. 提供可能暴露地点的线索
B. 查明高危人群
C. 收集有关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假说提出依据
D. 识别可能引起续发传播的因素
E. 判断续发传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