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属于维持因素的是
A. 基本工资
B. 荣誉感
C. 工作安全
D. 周围人际关系
E. 机遇因素
2. [多选题]下列属于接触隔离的疾病是
A. 破伤风
B. 感染性腹泻
C. 皮肤白喉
D. 新生儿带状疱疹
E. 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3. [多选题]护理人员编配除了遵循人员管理的基本要求,还应该遵守的原则有
A. 以患者为中心
B. 结构合理
C. 能级对应
D. 控制成本
E. 动态调整
4. [多选题]引发内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
A. 患者抵抗力下降
B. 患者的正常防疫机制遭破坏
C. 抗生素应用导致菌群失调
D. 菌群移位
E. 应用潜入性器械
5. [多选题]佝偻病时骨样组织堆积的表现是
A. 鸡胸
B. 方颅
C. 肋串珠
D. 肋膈沟
E. "手镯"、"足镯"
6. [多选题]影响小儿呼吸频率的因素有 ( )
A. 情绪
B. 哭闹
C. 活动
D. 疾病
E. 体温
7. [多选题]中毒性痢疾的治疗原则有
A. 降温止惊
B. 应用敏感抗生素
C. 降低颅压
D.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E. 扩容,纠酸,维持水电平衡
8. [多选题]社区护理的主要职责有
A. 提供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连续性照顾
B. 对社区内个人、家庭和群体进行护理
C. 做好妇女劳动保护
D. 积极预防老年人常见病
E. 社区灾害护理
9. [多选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常见的症状是( )
A. 3岁以下的患儿
B. 持续高热不退
C. 呼吸、心率增快
D. 高血压
E.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
10. [多选题]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包括
A. 促进新陈代谢
B. 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酶活性
C. 增进糖的吸收和利用
D. 加速脂肪分解氧化
E. 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
1.正确答案 :ABD
2.正确答案 :ACDE
解析:需接触隔离的疾病或情况是皮肤白喉、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面积烧伤、破伤风、新生儿带状疱疹等,而感染性腹泻需要消化道隔离 。故选ACDE。
3.正确答案 :ABCDE
4.正确答案 :ABCD
解析:引起内源性感染的病原体是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尿道及皮肤等部位 。应用潜入性器械造成的感染属于外源性,故选ABCD。
5.正确答案 :BCE
解析: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
6.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小儿呼吸频率易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情绪波动、哭闹、体力活动、体温升高、贫血、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疾病均可使呼吸增快或减慢。
7.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中毒性痢疾的治疗原则:(一)降温止惊 可综合使用物理、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惊厥不止者,可用地西泮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或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二)治疗循环衰竭1、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2、改善微循环 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或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3、其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抗休克,常用地塞米松静滴。(三)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首选20%甘露醇降颅压,静注。(四)抗菌治疗 为迅速控制感染,通常选用两种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静脉滴注,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故选ABCDE。
8.正确答案 :AB
解析:社区护理的职责有很多,其中主要职责有.提供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连续性照顾和对社区内个人、家庭和群体进行护理。故选AB。
9.正确答案 :BCD
解析:手足口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并发症状。神经系统方面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呼吸系统方面表现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循环系统方面,患儿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因此E选项错误。
10.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加速细胞内氧化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增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酶活性;提高糖的吸收和利用;加速脂肪分解、氧化;促进细胞、组织的分化、成熟;促进钙磷在骨质中的合成代谢和骨、软骨生长;更重要的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故选ABCDE。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vzjv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