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考试宝典临床化学检验正高终极模考试试题(I5),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生物传感器的共同特点有
A. 一般不需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B. 体积小、响应快、样品用量少
C. 操作系统比较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分析
D. 准确性高
E. 敏感材料不能反复使用
2. [多选题]在抗体形成过程中,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
A. 浆细胞是抗体产生细胞
B.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C.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巨噬细胞和TH2细胞参与
D. 再次应答时B细胞为抗原呈递细胞
E. 所有B细胞都必须有双信号刺激
3. [多选题]怀疑结核感染时,则痰液标本可选作
A. 荧光抗体染色
B. 瑞氏染色
C. 革兰染色
D. 金胺O染色
E. 抗酸染色
4. [多选题]嗜铬细胞瘤好发于肾上腺髓质,患者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其常用的诊断指标是 ( )
A. 皮质醇
B. 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
D. ACTH
E. VMA
5. [多选题]有关HLA高度的多态性描述包括( )
A. HLA复合体是迄今已知人体的最复杂的复合体
B. 各座等位基因是随机组合的,基因型可达1010以上
C. 共显性使人群HLA表型多样性达107数量级
D. 除同卵双生数外,无关个体HLA型别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可达25%
E. HLA多样性造就对环境具有不同适应力的个体,是人类抵御疾病的一种适应表现,从而维持种系的生存与繁衍
6. [多选题]血清蛋白电泳图中可能出现单克隆区带的疾病有( )
A. 多发性骨髓瘤
B. 淋巴瘤
C. 缺铁性贫血
D. 巨球蛋白血症
E. 肝硬化
7. [多选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 )。
A. 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边缘学科
B. 研究人体生理的基础学科
C. 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时生理生化过程的一门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D. 分析疾病时体液或组织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一门医学技术学科
E. 分析机体健康时体液或组织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一门医学技术学科
8. [多选题]Ⅰ型酪氨酸血症由下述哪些酶缺陷所致( )。
A. 酪氨酸酶
B. 酪氨酸转氨酶
C. 对-羟苯丙酮酸氧化酶
D. 尿黑酸氧化酶
E. 延胡索酰乙酰乙酸酶
9. [多选题]对于酶的专一性,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对底物有较高的选择性
B. 可分为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3类
C. 立体异构专一性包含旋光异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D. 一种酶可同时具有绝对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E. 一种酶不可同时具有绝对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10. [多选题]Tc细胞的特性包括( )
A. 可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B. 靶细胞将MHC-Ⅰ类分子一抗原肽复合物呈递给Tc细胞
C. 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为执行免疫监视功能主要效应细胞
D. 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为ADCC
E. 表面不表达CD3分子
11. [多选题]PIH可能的病因包括
A. 诱发因素
B. 子宫张力过高
C.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前列腺素系统紊乱
D. 微量元素锌、硒等含量过高
E. 凝血-抗凝血平衡失调
12. [多选题]零级消除动力学指
A. 为饱和消除方式
B. 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恒定值
C. 其消除速度与C0高低有关
D. 为恒量消除
E. 也可转化为一级消除动力学方式
13. [多选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包括( )。
A. 血糖监测
B. 电解质及血气分析
C. 在体测定
D. 免疫检测
E. 肿瘤标志物检测
14. [多选题]影响血清酶变异的生理因素有 ( )
A. 性别
B. 年龄
C. 进食
D. 运动
E. 以上都不是
15. [多选题]关于乳酸脱氢酶(LD)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测定LD的实验,从L→P比P→L反应慢
B. LD有冷变性的特点
C. 该酶有组织特异性只存在于心脏、肝脏
D. 有五种同工酶
E. 同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相同
16. [多选题]除肝外哪些组织具有生物转化功能
A. 心脏
B. 肺
C. 皮肤
D. 肠道
E. 肾脏
17. [多选题]临床上可用于乳腺癌诊治的糖蛋白抗原类肿瘤标志物有 ( )
A. CA15-3
B. CA19-9
C. CA549
D. CA72-4
E. CA27-29
18. [多选题]成人糖尿病可有下列哪些临床表现( )。
A. 肥胖
B. 视力障碍
C. 多尿、烦渴
D. 感染后突然发病伴体力衰退
E.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19. [多选题]引起淋巴细胞减少的因素有
A. 风疹
B. 结核病
C. 接触放射线
D. 流行性腮腺炎
E. 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0. [多选题]三重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有
A. 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
B. 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
E. 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