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2024中医耳鼻咽喉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专业考试试题(I9)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4-08   [手机版]    

2024中医耳鼻咽喉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专业考试试题(I9)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耳鼻咽喉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专业考试试题(I9),更多中医耳鼻咽喉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药物配伍后,体现了滋肾保肺,金水并调的方是

A. 一贯煎
B. 参苓白术散
C. 四神丸
D. 百合固金汤
E. 六味地黄丸


2. [单选题]阳胜则阴病所出现的病理表现是

A. 实寒
B. 虚寒
C. 虚热
D. 实热
E. 虚实寒热错杂


3. [多选题]关于龙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性味辛甘,归脾肾经
B. 煎服宜包煎
C. 重镇安神多生用
D. 平肝潜阳多生用
E. 收敛固涩多煅用


4. [多选题]肝失疏泄,在精神情志方面常见的表现是

A. 惊恐不安
B. 精神抑郁
C. 心神不定
D. 急躁易怒
E. 悲伤忧愁


5. [单选题]患者,男,24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4天,伴有肢冷、呕吐、心烦,舌淡红,苔白,脉滑数。既往有蛔虫病史。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 理中丸证
B. 大承气汤证
C. 大陷胸汤证
D. 乌梅丸证
E. 白头翁汤证


6.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 肝、脾、肾、三焦
B. 肺、脾、肾、三焦
C. 心、肝、肾、三焦
D. 心、肺、脾、三焦
E. 心、肝、脾、三焦


7. [单选题]患者,男,60岁,腹胀,大便干结,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涩,宜选

A. 大黄
B. 火麻仁
C. 杏仁
D. 松子仁
E. 郁李仁


8. [多选题]黄芩的主治证是

A. 痈肿疮毒
B. 血热吐衄
C. 肺热咳嗽
D. 胎动不安
E. 湿温证


9. [多选题]泻下药根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可分为

A. 攻下药
B. 利湿药
C. 泻火药
D. 润下药
E. 峻下逐水药


10. [单选题]血府逐瘀汤药组中与桔梗成升降相配的药是

A. 柴胡
B. 川芎
C. 赤芍
D. 枳壳
E. 当归


11. [单选题]治失眠、健忘、痴呆、昏迷的药物主要归什么经

A. 肺经
B. 胃经
C. 脾经
D. 心经
E. 肾经


12. [单选题]胸痹的治疗原则应是

A. 化痰开窍
B. 扶正祛邪
C. 宣痹通阳
D. 温助心阳
E. 活血化瘀


13. [单选题]服理中汤后应注意的事项是

A. 腹中未热,加量再服
B.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余,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C. 服汤后,糜粥自养
D. 服后饮热稀粥一升余,温服一时许
E. 白饮合服


14. [单选题]下列病证,哪一条不是麻黄汤禁忌症

A. 发热恶寒,尺中脉微者
B. 身痛无汗,尺中脉迟者
C. 平素易自汗或盗汗者
D. 二阳合病,喘而胸满者
E. 久患淋病者


15. [单选题]既能够治疗血虚诸证,又能用于女子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的药物是( )

A. 桃仁
B. 红花
C. 当归
D. 白芍
E. 何首乌


16. [单选题]具有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的功用是

A. 安宫牛黄丸
B. 苏合香丸
C. 至宝丹
D. 行军散
E. 紫雪丹


17. [多选题]下列选项,属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是

A. 雄黄
B. 丹参
C. 蟾酥
D. 大蒜
E. 硼砂


18. [单选题]《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

A. 阴阳竭绝
B. 邪气壅盛
C. 阴阳相离
D. 脾气内绝
E. 正气亡失


19.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大黄的功效

A. 泻下攻积
B. 清热泻火
C. 凉血解毒
D. 逐瘀通经
E. 消肿散结


20. [单选题]鼻前庭的前界为 ( )

A. 鼻阈
B. 后鼻孔
C. 前鼻孔
D. 筛板
E. 额骨鼻突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x3g5j4.html
  • 下一篇:副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耳鼻咽喉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往年考试真题(I9) 嗳气吞酸,肢体沉重,益精、助阳,20岁,色黄质稠,舌红苔黄,重加饴糖组成的方剂是据《素问·痹论》,五体痹内传脏腑的病理机制为大青叶的主治证是具有燥湿功效的药物是:( )白芥子的主治证包括下列哪项不属于黄连的适应
  • 在线题库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