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微生物检验技术(士)医学初级资格人机对话考试试题(O5),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士)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菌引起的疾病俗称“冰箱病”?( )
A. 空肠弯曲菌
B. 鼠伤寒沙门菌
C. 假结核耶尔森菌
D.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E. 鼠疫耶尔森菌
2. [单选题]临床上治疗军团病的常用敏感药物为( )。
A. β内酰胺类
B. 氨基糖甙类
C. 大环内酯类
D. 磺胺类
E. 氟喹诺酮类
3. [单选题]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其中对化学物质毒性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接触途径
B. 接触剂量
C. 接触期限
D. 接触速率
E. 接触频率
4. [单选题]生殖细胞突变的后果是( )。
A. 良性肿瘤
B. 细胞衰老
C. 遗传性疾病
D. 癌变
E. 动脉粥样硬化
5. [单选题]寡核苷酸探针是( )。
A. 天然的DNA探针
B. 天然的RNA探针
C. 人工合成的DNA探针
D. 人工合成的RNA探针
E. 人工合成的cDNA探针
6. [单选题]EB可以作为核酸分子电泳的指示剂,其原理是
A. EB插入核酸分子之间并在紫外光下放射荧光
B. EB在紫外光下放射荧光
C. EB特异性结合核酸分子
D. EB是一种可视物质
E. EB是核酸专性染料
7. [单选题]下列哪些方法不属于EUSA方法?( )
A. 间接法
B. 双抗体夹心法
C. IgM捕获ELISA
D. PCR法
E. 竞争法
8. [单选题]以DNA为作用靶点的化学致癌物属( )。
A. 启动物
B. 促癌物
C. 催展物
D. 遗传性致癌物
E. 非遗传性致癌物
9. [单选题]检测医疗机构污泥的蛔虫卵时,样品中加入3%的盐酸溶液保存,是为了
A. 防腐
B. 去除余氯
C. 调节pH
D. 去除杂质
E. 防止微生物繁殖和蛔虫卵的发育
10. [单选题]95%的乙醇溶液为什么比70%~75%的乙醇溶液灭菌效果还差( )。
A. 95%的乙醇使菌体表面蛋白迅速变性、凝固,妨碍乙醇再渗入
B. 迅速抑制表面的酶活性,而内部酶没失活
C. 缺少一定比例水分,抑制细胞壁合成能力差
D. 灭活能力差
E. 妨碍细菌代谢能力差
11. [单选题]消毒后医疗机构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时,总余氯应小于( )。
A. 0.5mg
B. 0.65mg
C. 0.75mg
D. 1.0mg
E. 1.5mg
12. [单选题]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①以人为本,践行宗旨;②遵纪守法,依法执业;③尊重患者,关爱生命;④优质服务,医患和谐;⑤廉洁自律,恪守医德;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⑧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请选择正确:
A. ①、②、④、⑥、⑧
B. ①、③、⑤、⑦、⑧
C. ②、④、⑤、⑥、⑦
D. ②、③、⑥、⑦、⑧
E. 以上都是
13. [单选题]关于PCR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是一种有细胞的分子克隆技术
B. 是一种DNA扩增技术
C. 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等特点
D. 可用于病毒的DNA检测
E. 也可用于细菌等微生物DNA片段的检测
14. [单选题]关于化学毒物的危害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确定待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接触后,能否产生损害效应
B. 确定化学毒物与损害效应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C. 阐明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待测物质与接触群体中出现的最为敏感的关键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D. 阐明化学毒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的估计
E. 为政府管理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15. [单选题]临床检验中,预示着乙型肝炎病毒的繁殖减弱和疾病有可能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指标是( )。
A. HBsAg消失
B. 检测到抗HBc抗体
C. HBcAg消失
D. 检测到HBeAg
E. 检测到抗HBe抗体,HBeAg消失
16. [单选题]不是细菌感染血清学诊断的试验方法是
A. 冷凝集试验
B.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C. 中和试验
D. 异嗜性凝集试验
E. 补体结合试验
17. [单选题]动物试验常用于测定细菌的
A. 型别
B. 产毒性
C. 基因变异
D. 能量代谢
E. 质粒
18. [单选题]关于菌血症正确的说法是( )。
A. 细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
B.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
C. 细菌在局部繁殖释放毒素进入血流
D. 细菌侵入了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
E. 细菌外毒素进入血流
19. [单选题]参照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检测医疗机构污水微生物时的采样体积是
A. 100ml
B. 200ml
C. 500ml
D. 800ml
E. 1000ml
20. [单选题]体外检测淋巴细胞时,制备外周单个核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
A. 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
B. T细胞增殖试验
C. B细胞增殖试验
D. RT-PCR法
E. PCR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