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基础检验正高医学职称2024考试试题冲刺练习(K6),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正常十二指肠引流液中,B胆汁的一般性状为 ( )
A. 量为30~60ml
B. 深褐色透明,黏稠
C. pH约为6.8
D. 比重为1.026~1.032
E. 有团絮状物
2. [多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特异性越高,误诊的可能性越小
B. 特异性越高,检出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C. 敏感性越高,检出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D. 敏感性越高,误诊的可能性越小
E. 敏感性与检出疾病的概率无关
3. [多选题]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中,中间细胞区包括 ( )
A. 大淋巴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 单核细胞
4. [多选题]不正确的贫血发病机制是
A. 肾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减少
B. 地中海贫血:DNA合成障碍
C. 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
D. 巨幼细胞贫血:造血调控因子缺乏
E. 炎症所致的慢性贫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释放障碍
5. [多选题]适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的是 ( )
A. 晨尿
B. 随机尿
C. 3h尿
D. 餐后尿
E. 12h尿
6. [多选题]关于红细胞参考值范围的变化,正确的叙述是 ( )
A. 男性儿童在6~7岁时最低
B. 初生儿红细胞明显增高,但出生1月后就逐渐下降
C. 男性25~30岁时达高峰
D. 女性13~15岁时达高峰
E. 女性21~35岁时最低
7. [多选题]精液检验的目的包括 ( )
A. 检查男性不育症的原因
B. 观察输精管结扎术后的效果
C. 观察性功能的强弱
D. 法医学鉴定
E. 婚前检查
8.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常阴道中优势菌群是乳酸杆菌
B. 阴道分泌物呈稀薄、黄绿色、脓性泡沫状最常见于滴虫阴道炎
C. 阴道自净作用主要得益于棒状杆菌产生抗微生物因子可抑制或杀灭其他细菌
D. 正常阴道清洁度仅包括Ⅰ级
E. 育龄妇女阴道清洁度与女性激素的周期变化特点无关
9. [多选题]磺基水杨酸法可检测的尿蛋白包括
A. 清蛋白
B. 球蛋白
C. 本-周蛋白
D. T-H蛋白
E. 糖蛋白
10. [多选题]关于酸性、碱性染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分类依据
B. 以发色基团性质为依据
C. 亚甲蓝中起染色作用的是天青
D. 酸性染料带负电荷
E. 碱性染料带正电荷
11. [多选题]ELISA可应用于临床中的哪些方面( )
A. 病原体及其抗体的检测
B. Ig、补体、肿瘤标志物等蛋白质的检测
C. 非肽类激素的检测
D. 药物的检测
E. 毒品的检测
12. [多选题]裂片红细胞又称为 ( )
A. 有核红细胞
B. 不完整的红细胞
C. 红细胞碎片
D. 微血管病红细胞
E. 口形红细胞
13. [多选题]成分输血的优点 ( )
A. 疗效好
B. 副作用小
C. 节约血液资源
D. 便于保存和运输
E. 降低输血传染病的发生
14. [多选题]有关网织红血细胞计数,叙述正确的是
A. 运用了光散射检测系统
B. 与网织红细胞中的RNA含量有关
C. 运用了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D. 运用了流式细胞技术
E. 与网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15. [多选题]细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特点是
A. pH<4.0
B. 氨试验阴性
C. 见到线索细胞
D. 乳酸杆菌缺乏
E. 白色凝乳状
16. [多选题]对积液中溶菌酶的正确描述是 ( )
A. 存在于淋巴细胞、肿瘤细胞中
B. 存在单核、中性粒细胞及类上皮细胞中
C. 94%结核性积液的溶菌酶含量<30mg/L
D. 主要用于鉴别良性与恶性积液、结核性与其他性质的积液
E. 积液溶菌酶与血清溶菌酶比值对鉴别积液性质也有一定价值
17. [多选题]关于羊水一般性状,正确的描述是 ( )
A. 正常妊娠早期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晚期略显混浊
B. 羊膜腔内明显感染时,羊水呈脓性混浊且有臭味
C. 胎儿窘迫时,羊水为黄色、黏稠且能拉丝
D. 母儿血型不合时,羊水呈金黄色
E. 胎盘功能减退或过期妊娠时,羊水呈黄绿色或深绿色
18. [多选题]依据ISO15189,关于实验室设备,实验室必须保持影响检验性能的每件设备的记录,在记录中必须有的是
A. 设备标识
B. 设备的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列号或其他惟一性识别
C. 制造商的联系人和电话
D. 到货日期和投入运行日期
E. 制造商的说明书或其存放处
19. [多选题]一男性接受器官移植的最适器官供者可能是( )
A. 父母双亲
B. 同卵双生兄弟
C. 同胞姐妹
D. 无关个体
E. 类似配型个体
20. [多选题]不是尿蛋白定性方法的有
A. 加热醋酸法
B. 邻联甲苯胺法
C. 磺基水杨酸法
D. 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E. 蛋白质指示剂误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