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考试宝典临床化学技术副高精选题库(D9),更多临床化学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患者男性,65岁,无临床症状,健康查体时发现PSA升高,血清t-PSA为43μg/L,f-PSA为5.2μg/L,f-PSA/t-PSA为12.1%。该患者最可能患的疾病为
A. 前列腺癌
B. 前列腺炎
C. 前列腺肥大
D. 泌尿系感染
E. 慢性肾小球肾炎
2. [单选题]婴幼儿骨穿宜选用的部位是
A. 髂后上棘
B. 髂前上棘
C. 胫骨外侧
D. 胸骨
E. 腓骨
3. [单选题]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文件主要为CLIA88与ISO15189,对于二者来说,相似之处在于
A. 临床效果
B. 参与方式
C. 作用形式
D. 编写特点
E. 文件属性
4. [单选题]患者,女,56岁。面部皮肤红肿伴痒1天,3天前曾染发。体格检查:面部及耳郭皮肤充血、红肿,并有散在水疱,大如绿豆、小如小米。实验室检查:IgE正常。诊断:接触性皮炎。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染发剂是超抗原
B. 染发剂是大分子致敏物质
C. 染发剂具有免疫原性
D. 染发剂是半抗原
E. 本例为Ⅰ型超敏反应
5. [单选题]女性更年期一般出现在
A. 40岁~45岁
B. 45岁~50岁
C. 50岁~55岁
D. 55岁~60岁
E. 60岁~65岁
6. [单选题]AST测定方法中最常用的基质是
A. 丙氨酸-α酮戊二酸
B. 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
C. 丙酮酸-谷氨酸
D. 草酰乙酸-谷氨酸
E. 谷胱甘肽-氨基酸
7. [单选题]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5′一端具有( )
A. 7mAppp
B. 7mGppp
C. 7mCppp
D. 7mUppp
E. 7mTppp
8. [单选题]免疫测定的基础是
A.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B. 沉淀反应
C. 凝集反应
D. 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E. 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结合
9. [单选题]下列可抑制MAC形成的补体膜调节因子是
A. S蛋白
B. DAF
C. H因子
D. MCP
E. HRF
10. [单选题]关于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NBT试剂实际是一种丝裂原
B. 细胞在吞噬杀菌过程中耗能剧增,其耗氧量亦随之增加
C. 细胞内磷酸己糖旁路代谢活性增强,葡萄糖-6-磷酸酶氧化脱氢
D. 加入NBT可接受所脱的氢,使原呈淡黄色的NBT还原成点状或块状颗粒,沉积于胞质内
E. 硝基四氮唑蓝是受氢体
11. [单选题]免疫透射比浊法的缺点不包括以下哪点
A. 抗体用量大
B. 灵敏度相对较低
C. 耗时较长
D. 试剂价格昂贵
E. 以上均不是
12. [单选题]关于C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没有生物活性
B. C肽和胰岛素等摩尔数分泌入血
C. 主要从肾脏排泄
D. C肽的半寿期比胰岛素更短
E. 禁食后血浆C肽浓度比血胰岛素浓度高
13. [单选题]下述哪种不属于粘附分子
A. 整合素家族
B. 选择素家族
C. 粘蛋白样家族
D. IL
E. CD44
14. [单选题]在用RI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
A. 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
B. 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
C. 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
D. 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
E. 游离的标记激素浓度越低
15. [单选题]某患者,乏力,进行性头晕,半年余,食欲不良,经常嗳气,贫血貌,无黄疸,肝脾不大,浅表淋巴结不大,无出血点,血常规为大细胞正色素贫血,骨髓象检查,粒、红、巨三系呈巨幼样变,本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 巨幼红细胞贫血
B. 急性白血病
C. 缺铁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慢性病贫血
16. [单选题]典型的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小球滤过率应小于
A. 10ml/min
B. 20ml/min
C. 25ml/min
D. 60ml/min
E. 120ml/min
17. [单选题]下述中,可以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有
A. 霍乱弧菌
B. 肉毒梭菌
C. 破伤风梭菌
D. 伤寒沙门菌
E. 白喉棒状杆菌
18. [单选题]免疫测定中质控品要求的前提是基质应为
A. 小牛血清
B. 兔血清
C. 马血清
D. 人血清
E. 其他动物血清
19. [单选题]程序性文件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以下正确的是
A. 上接质量手册,下接作业指导书
B. 上接质量手册,下接质量记录
C. 上接质量手册,下接工作记录
D. 上接质量计划,下接质量手册
E. 上接操作规程,下接质量手册
20. [单选题]下列各群链球菌中,最常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是
A. F群链球菌
B. 群链球菌是新生儿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的病原体。
C. A群链球菌
D. C群链球菌
E. B群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