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完整的冠心病治疗策略包括
A. 抗缺血和阿司匹林治疗
B. 降血压和β受体阻断药
C. 降胆固醇及戒烟
D. 控制饮食和控制血糖治疗
E. 抗感染治疗
2. [多选题]老年人用药应注意
A. 要认识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及有症状不典型的特点
B. 要切记老年人多种功能减退,应特别注意合理选择药物
C. 室性期前收缩一定要控制到完全消失
D. 结合老年人的具体条件开展药物治疗
E. 抑郁症患者应长期使用地西泮镇静、催眠
3. [单选题]心在五行属火,与其相表里的是( )
A. 小肠
B. 胃
C. 胆
D. 大肠
E. 舌
4. [单选题]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无关的是
A. 皮肤化脓性炎症
B. 其他器官化脓性感染
C. 大叶性肺炎
D. 假膜性肠炎
E. 食物中毒
5. [多选题]不适与某些注射液配伍的特殊输液是
A. 血液
B. 甘露醇
C. 静脉注射用脂肪油乳剂
D. 葡萄糖液
E. 生理盐水
6. [多选题]关于微型胶囊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微囊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B. 制成微囊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 微囊能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D. 微囊能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E. 微囊使药物高度分散,提高药物溶出速率
7. [多选题]细菌耐药性机制包括
A. 产生水解酶
B. 改变细菌胞质膜的通透性
C. 改变细菌的靶位结构
D. 促进细菌DNA合成
E. 促进细胞壁合成
8. [单选题]"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的经脉除胆经外还有( )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少阳三焦经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太阳膀胱经
E. 足厥阴肝经
9. [单选题]喘证的特有症状为( )
A. 鼻翼煽动
B. 呼吸困难
C. 张口抬肩
D. 不能平卧
E. 呼多吸少
10. [多选题]药学临床科研的科研选题,应注重拟选课题的
A. 实用性
B. 科学性
C. 可行性
D. 预期成果的学术价值
E. 预期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正确答案 :ABCD
解析:心病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直至心肌细胞死亡的疾病。非药物预防措施策略:1、戒烟:吸烟属全球最强的危险预测因素,对于冠心病患者, 彻底戒烟的重要性是无可争议的。2、合理膳食,低胆固醇膳食。3、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预防的一线药物,目前尚无研究证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优于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主要通过阻断血小板激动剂血栓素A 2的合成发挥其抗血小板作用,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和再梗死的危险性。4、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而延长心肌灌注时间,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减少斑块的损伤、破裂和血栓阻塞所导致的急性冠脉事件,并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故选ABCD
2.正确答案 :ABD
解析:用药个体化原则 由于老年人衰老的程度不同,患病史和药物治疗史不同,治疗的原则也有所差异,医生应当根据每位老年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适合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1)优先治疗原则: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为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当突发急症时应当确定优先治疗的原则;(2)忌滥用解热镇痛药:老年人因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易患腰腿痛、背痛、关节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去痛片、消炎痛等已成习惯。实际上,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害多利少;忌随便服用安眠药:老年人因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缩短,极易早醒。这是老年人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焦虑。但因各种原因,如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疾病因素等影响睡眠时,则可服用安眠药进行必要的治疗。(3)老年人因对安眠药的分解排泄变慢,长期应用可形成依赖。
3.正确答案 :A
4.正确答案 :C
5.正确答案 :ABC
6.正确答案 :ABCD
解析: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①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一些不稳定药物,如易氧化药物β-胡萝卜素、易水解药物阿司匹林,制成微囊化制剂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光线、湿度和氧的影响,防止药物的分解,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挥发油等制成微囊能够防止其挥发,提高了制剂的物理稳定性。②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如大蒜素、鱼肝油、氯贝丁酯等药物制成微囊化制剂后,可以有效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③防止药物在胃肠道内失活,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如尿激酶、红霉素易在胃肠道失活,氯化钾对胃的刺激性较大,微囊化可克服这些副作用。④控制药物的释放。利用缓释、控释微囊化材料将药物制成微囊后,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达到长效目的,如复方甲地孕酮微囊注射剂、慢心律微囊骨架片等。⑤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制剂的生产、贮存和使用。如油类、香料和脂溶性维生素等。⑥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如阿司匹林与氯苯那敏配伍后阿司匹林的降解加速,分别包囊后可以避免这种配伍变化。⑦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抗癌药物制成微囊型靶向制剂,可将药物浓集于肝或肺部等靶区,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7.正确答案 :ABC
解析: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学机制是:①遗传学机制。染色体介导的耐药、质粒介导的耐药、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②生物化学机制。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对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主动外输机制、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产生抗菌药物的拮抗物、生物被膜的形成。
8.正确答案 :B
9.正确答案 :B
10.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选题原则是1、科学性:选题必须有科学依据,首先应以医学理论等知识为指导来选择课题;2、创新性:要求研究的结果要有所创新,有所发明,是前人未获得过的成就;3、可行性:设计课题是应考虑实际情况;4、效益性:科研投资与预期后果的综合效应是否相当。其衡量标准是有无医学指导意义、临床实用价值、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故选择ABCDE。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x9vgk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