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LA医师真题详细解析(T4),更多LA医师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频道。
1. [单选题]宫颈残端腺癌Ⅲ期,较合理的治疗为( )
A. 根治性手术
B. 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
C. 单纯阴道内照射
D. 全盆腔中央挡铅外照射加腔内照射
E. 单纯体外照射
2. [单选题]用半价层表示射线能量的应是( )
A. 钴-60治疗机
B. 直线加速器X线
C. 直线加速器电子线
D. 深部治疗机X线
E. 以上都不是
3. [单选题]软组织肉瘤术后放射治疗,哪一项不适合( )
A. 术后有肿瘤残余
B. 手术的安全切缘太少
C. 多次术后复发
D. 有广泛转移者,局部残存肿瘤
E. 用广泛切除代替截肢术
4. [单选题]患鼻咽癌时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是( )
A. 颈上深淋巴结组
B. 颈中、下深淋巴结组
C. 颌下淋巴结组
D. 脊副神经链组
E. 锁骨上淋巴结组
5. [单选题]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康士德主要作用于( )
A. 雌激素受体
B. 腺垂体
C. 睾酮
D. 双氢睾酮
E. 下丘脑
6. [单选题]宫颈癌淋巴转移的一般规律是( )
A. 闭孔-髂内-髂外和髂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B. 宫颈旁-髂内-髂外和髂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C. 骶前-闭孔-髂内-髂外和髂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D. 宫旁-闭孔-髂内-髂外和髂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E. 宫颈旁-闭孔-髂内-髂外和髂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7. [单选题]下列影响因素中与组织空气比(TAR)无关的是( )
A. 射线能量
B. 组织深度
C. 射野大小
D. 组织密度
E. 源皮距离
8. [单选题]宫颈癌放疗时选择A、B两点作剂量参考点,它们分别位于( )
A. A点位于穹隆上2cm,子宫中轴外2cm;B点在A点同一水平,再向外3cm
B. 宫颈外口上方2cm,中线旁开2cm为A点,再向外3cm为B点
C. 子宫腔放射源末端上方2cm,中线旁开2cm为A点,再向外3cm为B点
D. A点位于阴道穹隆上2cm,中线旁开2cm;B点位于盆腔
E. A、B两点依患者的体型及肿瘤情况不同而不同
9. [单选题]鼻咽癌单纯放疗根治剂量是( )
A. 5000Cgy
B. 7000Cgy
C. 4000Cgy
D. 8000Cgy
E. 9000Cgy
10. [单选题]鼻咽癌放疗后出现放射}生脑病的常用处理方法( )
A. 不必作任何处理
B. 外科手术切除
C. 利尿、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及激素等治疗
D. 免疫治疗
E. 高压氧治疗
11. [单选题]进食不顺2个月,声嘶1周,食管造影隆突水平3cm充盈缺损,应首先考虑为( )
A. 食管癌伴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B. 食管癌伴主动脉窗淋巴结转移肿大
C. 食管癌伴肺门淋巴结肿大
D. 食管肿瘤旁淋巴结转移
E. 食管癌直接累及右喉返神经
12. [单选题]外阴高分化鳞癌Ⅱ期,合并冠心病,行外阴根治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术后腹股沟照射剂量宜为(DT)( )
A. 10~20Gy/1~2周
B. 20~30Gy/2~3周
C. 30~40Gy/3~4周
D. 40~50Gy/4~5周
E. 50~60Gy/5~6周
13. [单选题]一鼻咽癌患者原发肿瘤己侵及颈动脉鞘区,颅底骨破坏、海绵窦受侵,一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但尚无远处转移,按1992年的福州分期,应属( )
A. ⅡA期
B. Ⅱb期
C. Ⅲ期
D. Ⅳa期
E. Ⅳb期
14. [单选题]射野面积等效,其本质是( )
A. 几何面积等效
B. 面积周长比等效
C. 散射线的贡献等效
D. 散射种类等效
E. 射线能量等效
15. [单选题]膀胱癌经尿道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应( )
A. 立即进行
B. 不必进行
C. 在术后2-4周进行
D. 与化疗序贯进行
E. 术后一周进行
16. [单选题]肺癌发展期一般淋巴引流一次转移至同侧,哪点除外( )
A. 腋下淋巴结
B. 肺门淋巴结
C. 隆突下淋巴结
D. 纵隔淋巴结
E. 锁骨上淋巴结
17. [单选题]质子治疗具有高线性能量传递LET的( )
A. 生物及物理特点
B. 生物及化学特点
C. 生物特点而无剂量分布特点
D. 物理特点
E. 剂量分布特点而无生物特点
18. [单选题]男性,45岁,体检发现前上纵膈有4cm×5cm肿块,紧贴胸骨后,密度均无钙化,与周围器官有脂肪线分开,最可能的诊断为( )
A. 甲状腺肿瘤
B. 胸腺瘤
C. 畸胎类肿瘤
D. 淋巴瘤
E. 心包囊肿
19. [单选题]舌癌外照射后补充组织间治疗的目的( )
A. 减少急性反应
B. 减少晚期反应
C. 降低远处转移率
D. 提高局部控制率
E. 难以提高局部控制率
20. [单选题]上颌窦癌有眶底骨壁或后壁破坏术前放疗剂量( )
A. 3000cGy
B. 4000cGy
C. 6000cGy
D. 8000cGy
E. 9000c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