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下列哪项不是牢脉的特点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0-04-27  [手机版]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下列哪项不是牢脉的特点"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牢脉的特点

A. 沉取始得
B. 推筋着骨始得
C. 势大而弦
D. 脉长
E. 搏动有力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单选题]下列各项,关于面痛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其发病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
B. 面痛又称"面风痛"、"面颊痛"
C. 40岁以上好发此病
D. 面痛好发于男性
E. 面痛以眼、面颊部出现疼痛为多

正确答案 :D

解析:面痛 【病因病机】 面痛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太阳经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或因风热毒邪,侵淫面部,经脉气血壅滞,运行不畅;外伤或情志不调,或久病成瘀,使气血瘀滞。上述因素皆可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产生面痛。 【辨证】 主症 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 眼额部痛,主要属足太阳、手少阳经病证,为三叉神经第1支即眼支痛。上颌部、下颌部痛主要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上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2支即上颌支痛;下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3支即下颌支痛。


[单选题]黄疸病,鉴别湿邪为患与非湿邪为患的要点是

A. 呕吐否
B. 口渴否
C. 小便利否
D. 发热否
E. 恶寒否

正确答案 :C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单选题]经络腧穴按诊的异常变化不包括

A. 色黑
B. 肿胀
C. 压痛
D. 硬结
E. 条索状物

正确答案 :A

解析:辨证归经,足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经络按诊最常用背俞穴。


[单选题]可预期的应激源,尤其是在短期内发生的强烈应激源对机体的影响是

A. 剧烈
B. 微弱
C. 较小
D. 中度
E. 较强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 )

A. 支饮
B. 痰饮
C. 留饮
D. 溢饮
E. 伏饮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桑螵蛸与海螵蛸共同的功效是

A. 固精止遗
B. 敛肺止咳
C. 益脾止泻
D. 止血止带
E. 固表止汗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腹部触及液波震颤,提示游离腹水量至少是

A. 2500mL
B. 1500mL
C. 2000mL
D. 1000mL
E. 3000mL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肠痈临床特点的是

A. 右下腹痛
B. 发病急骤
C. 肌紧张
D. 板状腹
E. 反跳痛

正确答案 :D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单选题]日常麻烦带来的苦恼所构成的应激称为

A. 担忧
B. 焦虑
C. 困扰
D. 沉没
E. 痛苦

正确答案 :C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xrek44.html
  • 下一篇:触摸病人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之间的皮肤,以诊察病情,称为 "十二刺"首见于( )小青龙加石膏汤证的病机为针刺下列穴位,体现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是《难经》 《针灸大成》 《针经指南》 《黄帝内经》# 《针灸甲乙经》外寒内饮、热重于饮 寒饮内停、肺气失宣 寒饮郁肺、邪郁化火
  •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