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重症医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
A.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
B. 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
C.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D. 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E. 以上都对
[单选题]下列临床表现哪项不符合肾上腺危象
A. 多有发热,可高达40℃
B. 心动过速、四肢厥冷、血压下降
C. 易出现低血钾、高血钠及水钠潴留
D. 常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E. 神志淡漠、嗜睡
正确答案 :C
解析:肾上腺危象患者除了肾上腺素分泌不足外,其醛固酮水平也无法满足人体需要,因此容易出现低血钠、高血钾,故D不正确,其余符合其临床表现。
[单选题]患者男性,69岁。因头晕、心悸1天入院。入院时查血压80/40mmHg,为稳定患者血液循环,现给予补液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现需进行何种监测了解血液循环情况
A. 心电监测
B. 血压监测
C. 呼吸监测
D. 瞳孔监测
E. 血氧饱和度监测
正确答案 :B
解析:患者目前循环不稳定,需进行血压监测。
[单选题]心源性休克时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是
A. 动脉血管容积增加
B. 急性泵衰竭使心排血量减少致有效循环量不足
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 静脉血管容积增加
E. 血容量不足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患者,老年男性。既往"脑梗死,延髓性麻痹"病史,有吞咽困难。此次因"发热伴咳嗽、咳痰3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急性病容,呼吸促,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胸部CT示右下肺高密度影,考虑"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下列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意义不大的是
A.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
B. PCT
C. 肺功能
D. 痰培养
E. 血培养
正确答案 :C
解析:患者吸入性肺炎诊断较明确,需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并指导抗生素应用,血培养、痰培养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均有临床意义。PCT可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预测MODS和MOF的发生。
[单选题]有关ARDS的病理生理,下列哪项不正确
A. 肺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B. 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C. 肺内分流减少,从而导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D. 肺泡萎陷
E. 肺间质水肿
正确答案 :C
解析:ALI/ARDS的病理生理变化为:肺间质、肺泡水肿及肺透明膜形成造成弥散障碍,无效腔样通气及肺内分流增加,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顺应性降低造成限制性通气障碍。故答案选B。
[单选题]以下有关治疗干预评分(TISS)的涵义错误的是
A. TISS还可以用于ICU的记账工作并记录治疗费用
B. 适合于所有的住院患者
C. 能很好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D. 是护理和医疗工作的反映
E. TISS是根据所需采取的诊疗和护理措施进行评分的方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治疗干预评分(TISS)可能是应用危重病患者的第一个总体评分系统,适用于所有的住院患者,对每日76个项目进行收集,主要是针对每位患者的干预或者治疗措施,因此,是护理和医疗工作的很好反映,但是不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因为,由于临床医师在对于类似患者治疗的积极程度和强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TISS还成功地用于ICU的记账工作并记录治疗费用。由于IESS反映了对医疗的依赖程度,故还能作为患者转出ICU的评价标准。
[单选题]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
A. 肺炎
B. 心力衰竭
C. 心室颤动
D. 心房颤动
E. 心动过速
正确答案 :C
解析:各器官系统的病变严重时均可能发生心搏骤停。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前者占绝大多数;心源性主要为:冠状动脉痉挛、严重心肌病变、心肌电活动紊乱、大血管病变、瓣膜性心脏病、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心血管突发事件、其他突发心血事件(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桥、心脏肿瘤及其他不明原因)。其引发类型根据心电图改变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心室颤动(最常见约占80%)、心室停搏、心电机械分离。
[单选题]有关创伤代谢反应的特征不包括
A. 蛋白分解代谢增加
B. 糖利用增加,血糖降低
C. 能量消耗增加
D. 脂肪分解加速
E. 代谢率升高
正确答案 :B
解析:创伤后机体发生以高能量消耗和高分解代谢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紊乱。创伤后基础代谢率增高,由于儿茶酚胺大量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紊乱致机体糖利用障碍,血糖升高;脂肪动用加速,成为创伤病人主要能量来源;创伤后蛋白质代谢特点是合成减少,分解增加。
[单选题]有关临终关怀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临终病人已经脱离社会,因此,他们无社会需求
B. 是对临终病人24小时全程照护与服务
C. 以延长病人生命为主的积极治疗
D. 临终病人死亡,临终关怀即可结束
E. 仅对临终病人最基本的生活照护
正确答案 :B
解析: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