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下列药物的用法哪项是错误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下列药物的用法哪项是错误的
A. 石斛入汤剂宜先煎
B. 钩藤入汤剂不宜久煎
C. 雷丸入汤剂宜先煎
D. 砂仁入汤剂宜后下
E. 附子入汤剂宜先煎
[单选题]风温病名首见于
A. 《时病论》
B. 《温疫论》
C. 《内经》
D. 《温病条辨》
E. 《伤寒论》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痰鸣音属于
A. 粗湿啰音
B. 细湿啰音
C. 中湿啰音
D. 非响亮性湿啰音
E. 响亮性湿啰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湿啰音(水泡音) 气流通过稀薄液体(渗出物、黏液、血液、漏出液、分泌液)时形成水泡并立即破裂时所产生的声音 湿啰音的特点 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以吸气末时多而清楚; 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改变; 大、中、小湿啰音可同时存在; 咳嗽或排痰后可减轻或消失 。
[单选题]三物备急丸的组成药物是
A. 大黄、干姜、细辛
B. 大黄、干姜、巴豆
C. 大黄、附子、细辛
D. 附子、干姜、人参
E. 大黄、芒硝、附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三物备急丸:大黄、干姜、巴豆。
[单选题]下列哪味药忌用火煅
A. 明矾
B. 炉甘石
C. 雄黄
D. 硼砂
E. 升药
正确答案 :C
解析:雄黄 功效: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应用: 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香油调搽或烟熏。内服0.05~0.1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单选题]多用于治疗神经肌肉疼痛的拔罐法是
A. 出针罐法
B. 留针拔罐法
C. 留罐法
D. 走罐法
E. 多罐法
正确答案 :E
解析: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为最常见的吸拔形式。是指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留罐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擦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本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和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肌肉松弛的部位,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实证、热证,瘀血证,如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单选题]外用有收湿敛疮的功效,可解毒、消肿、止血的药物是
A. 五倍子
B. 桑螵蛸
C. 海螵蛸
D. 五味子
E. 肉豆蔻
正确答案 :A
解析:五倍子外用有解毒、消肿、收湿、敛疮、止血等功效,可用于疮疖肿毒、湿疮流水、肛脱不收等证,故应选B。
[单选题]下列选项,关于外感头痛治则,叙述正确的是
A.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B.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
C. 化湿通络
D.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
E. 祛风通络止痛
正确答案 :E
解析:外感头痛 治法 祛风通络,散邪止痛。以督脉及手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太阳 风池 列缺 配穴 风寒头痛加风门、合谷;风热头痛加大椎、鱼际;风湿头痛加偏历、阴陵泉。
[单选题]治惊痫抽搐之证,不论寒证或热证均可选用的药物是
A. 制南星
B. 蝉衣
C. 珍珠
D. 天麻
E. 龙骨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据《素问·评热病论》,风厥的治疗应“表里刺之”,其中“里”是指
A. 阴分
B. 五脏
C. 少阴
D. 太阴
E. 厥阴
正确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