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2024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针灸医学中级历年真题库(R3)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7-01   [手机版]    

2024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针灸医学中级历年真题库(R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针灸医学中级历年真题库(R3),更多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反佐”范畴的是

A. 热因热用
B. 壮水制火
C. 以泻代清
D. 火郁发之
E. 寒药热服


2. [单选题]乙肝疫苗主要成分是哪种

A. HBsAg
B. HBcAg
C. HBeAg
D. HBV-DNA聚合酶
E. Dane颗粒


3. [单选题]妇人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而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证称

A. 胞阻
B. 阴吹
C. 转胞
D. 陷经
E. 正喧


4. [单选题]黄疸病,鉴别湿邪为患与非湿邪为患的要点是

A. 发热否
B. 呕吐否
C. 口渴否
D. 小便利否
E. 恶寒否


5. [单选题]“血痹虚劳篇”所述,治疗虚劳病的根本大法是

A. 益气养血
B. 滋补肝肾
C. 补益脾肾
D. 补益脾肺
E. 补益心肺


6. [单选题]素体表虚,复因外感,恶风汗出,发热脉浮缓,用药宜首选

A. 薄荷
B. 荆芥
C. 紫苏
D. 防风
E. 桂枝


7. [单选题]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 鼻
B. 耳
C. 口
D. 舌
E. 目


8. [单选题]“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根据原文,治疗上应( )

A. 当温其上,灸之
B. 不可下之
C. 不可发汗
D. 附子汤主之
E. 四逆汤主之


9. [单选题]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内容的一项是

A. 中西医并重
B. 防病治病
C. 救死扶伤
D. 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E. 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10. [单选题]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 )

A. 溢饮
B. 痰饮
C. 留饮
D. 伏饮
E. 支饮


11. [单选题]手少阳三焦经的主治特点是

A. 侧头、胁肋病
B. 前头、鼻、口齿病
C. 前头、口齿,胃肠病
D. 后头、背腰病
E. 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12. [单选题]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下列哪一项除外

A. 符合病人健康高于医学目的原则
B. 符合医学目的的原则
C. 符合知情同意的原则
D. 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
E. 符合受试者利益的原则


13. [单选题]蕲蛇的主治病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风湿顽痹疼痛
B. 中风半身不遂
C. 破伤风
D. 跌打损伤瘀痛
E. 皮肤顽癣


14. [单选题]率谷穴位于

A. 目外眦旁,眶外缘处
B.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C. 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D. 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E. 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15. [单选题]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的共有症状是

A. 失眠
B. 面白
C. 健忘
D. 多梦
E. 心悸


16. [单选题]石菖蒲、远志的共同作用是

A. 开窍宁神
B. 化湿和胃
C. 养心安神
D. 祛痰止咳
E. 消痈散肿


17. [单选题]下列各证,应选用"寒因寒用"治疗的是

A. 实寒证
B. 虚寒证
C. 真热假寒证
D. 真寒假热证
E. 寒热错杂证


18. [单选题]适合三棱针点刺出血,用于中暑高热,热毒郁于血分以及急性胃肠炎的穴位是

A. 内关
B. 合谷
C. 曲泽
D. 地机
E. 神门


19. [单选题]湿热郁蒸肌肤可见

A. 白痦
B. 黄疸
C. 神志昏迷
D. 肌肤发疹
E. 大便下血


20. [单选题]空痛属于

A. 气血精髓亏虚
B. 气血运行不畅
C. 脾胃湿热
D. 肝阳上亢
E. 气滞血瘀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yj0yly.html
  • 下一篇: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考试宝典中医针灸学中级终极模考试试题(R3) 眉梢凹陷处的穴位是长于行气,寒邪凝滞于下的妊娠腹痛证 冲任虚寒,退血热 清湿热,解毒疗疮# 清热燥湿,清肺止咳 清热解毒,也不宜应用。辨别闭证之属热属寒,热闭者治以凉开,共奏养血疏肝,并制约温燥芳香太过。诸药配伍,
  • 在线题库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