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化学检验医学正高2024在线测试题库(D6),更多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正确的是( )
A. 进行发育成熟
B. 是抗原依赖的
C. 是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 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E. 是抗原非依赖性
2. [多选题]关于血气分析标本要求和说明,正确的是
A. 标本久置,可导致pH值升高
B. 采集标本时患者的体位、呼吸等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C. 可从任何部位采集动、静脉血,但理想部位是桡动脉
D. 为使糖原分解降低到最低程度,可将标本放置于冰水(0℃)再运输
E. 实施Allen试验时,采血者放松尺动脉压迫,受检者手掌在15 s内未重新变红,方可在桡动脉采血
3. [多选题]CK参与的免疫作用有( )
A. 直接造成肿瘤细胞凋亡
B. 具有抗胞内寄生菌和原虫的作用
C. 与神经内分泌激素一样发挥作用
D. 参与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E. 具有抗病毒作用
4. [多选题]孕妇血压正常而仅有下肢凹陷性水肿的现象说明 ( )
A. 属生理现象
B. 属病理现象
C. 与雌激素的分泌改变有关
D. 围产儿死亡率较高
E. 围产儿死亡率较低
5. [多选题]常用的基因工程载体有
A. 质粒载体
B. 噬菌体载体
C. 人工染色体载体
D. 黏粒载体
E. 脂质体
6. [多选题]抗体抗原反应体系中如抗原量过多将产生( )
A. 免疫复合增多
B. 前带反应
C. 后带反应
D. 假阳性
E. 假阴性
7. [多选题]表观分布容积
A. 为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
B. 为静脉注射一定量药物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血浆容积
C. 与消除速率常数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各有其固定数值
D. 其数值随剂量大小改变而改变
E. 对多数药物而言其值均小于血浆容积
8. [多选题]维生素K ( )
A. 肠道微生物不可合成
B. 维持体内Ⅶ、Ⅷ凝血因子在正常水平
C. 在植物中存在
D. 缺乏时凝血时间延长
E. 缺乏时血液凝固发生障碍
9. [多选题]对于临床上怀疑患有库欣综合征的病人通常采用的诊断程序是 ( )
A. 首先测定两次24h尿游离皮质醇水平
B. 正常情况下皮质醇水平小于40nmol/L
C. 正常情况下皮质醇水平能被抑制
D. 如果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高限2~3倍或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不能被lmg地塞米松过夜抑制应测定血浆ACTH水平
E. 测定午夜血皮质醇在诊断库欣综合征中颇有价值,可区分由酗酒和抑郁引起的类库欣综合征。
10. [多选题]Ⅴ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脂蛋白表现为
A. CM升高
B. TG升高
C. TC升高
D. LDL升高
E. VLDL升高
11. [多选题]亨廷顿病诊断和试验诊断依据的是 ( )
A. 依赖阳性家族史
B. 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C. 发病后一般存活时间10~18年
D. 常伴有其他神经递质和肽类调质水平的变化
E. 对位于4号染色体(4p16)的HD基因出现CAG(多聚谷氨酸)的重复扩展进行测定
12. [多选题]临床上长期使用哪些药物需进行TDM( )。
A. 氨茶碱
B. 苯妥英钠
C. 地高辛
D. 青霉素
E. 环孢素
13. [多选题]关于肿瘤转移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A. 肿瘤转移与黏附分子密切相关
B. 内皮细胞-肿瘤细胞的识别在肿瘤转移至特定部位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C. 不同肿瘤,其黏附途径不同
D. 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与炎症时白细胞的浸润一样
E. 以上都不是
14. [多选题]骨形成标志物包括
A. 胶原交联
B. 骨钙素
C. 前胶原肽
D. 骨性碱性磷酸酶
E. 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15. [多选题]用于诊断肝实质细胞损伤的酶主要有
A. ALT
B. AST
C. LD
D. ADA
E. ALP
16. [多选题]关于肿瘤的逃逸机制,下列哪些正确( )。
A. 肿瘤细胞表面MHCI或Ⅱ类分子缺失
B. 封闭因子的作用
C. 瘤细胞抗原缺乏激发机体免疫应答所必需的成分
D.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E. 肿瘤细胞抗原诱发免疫耐受
17. [多选题]实验室应向临床提供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清单,其内容至少应包括
A. 检验项目名称、英文缩写
B. 采用的方法
C. 标本类型
D. 生物参考区间
E. 主要临床意义
18. [多选题]胰岛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包括
A. 促进葡萄糖利用
B. 促进糖原合成
C. 促进脂肪合成
D. 促进蛋白质合成
E. 促进核酸合成
19. [多选题]父亲为A型,母亲为AB型,其子女可能出现的ABO血型为
A. A型
B. O型
C. 以上都可以
D. B型
E. AB型
20. [多选题]临床上长期使用哪些药物需进行TDM ( )
A. 地高辛
B. 苯妥因钠
C. 氨茶碱
D. 青霉素
E. 环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