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医学检验(正高)考试历年试题(@8),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 ( )
A. 均来源于革兰阳性菌
B. 化学成分为脂蛋白
C. 大多于细菌稳定生长期合成并分泌至胞外
D. 可经甲醛处理脱毒成内毒素
E. 对机体组织具有选择性作用,且毒性强
2. [多选题]核酸扩增抑制物主要来源于
A. 血清中的血红素
B. 核酸提取过程中的残留有机溶剂
C. 抗凝剂EDTA
D. 尿液标本中的尿素
E. 抗凝剂肝素
3. [多选题]下列哪些符合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A. 临床上有白血病表现,脏器有组织嗜碱细胞浸润
B. 血象中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C. 骨髓中可见大量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早幼粒>5%,嗜碱中幼、晚幼粒细胞亦增多
D.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增多
E. 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4. [多选题]下列关于RF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RA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
B. 高滴度RF阳性支持对早期RA的诊断
C. RA患者中,RF的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
D. RF对RA患者具有严格特异性
E. RF阴性并不能排除RA的诊断
5. [多选题]献血员必须做下列哪些检查
A. HBsAg
B. HCV
C. HIV
D. Anti-HBsAg
E. Syphilis
6. [多选题]在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过程中,诊断技术评估通常包括
A. 技术性能
B. 诊断性能
C. 临床效应
D. 诊断标准
E. 经济效益
7. [多选题]关于C1q固相法检测非抗原特异性CIC的原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是利用循环免疫复合物具有与C1q结合的特性
B. 固相包被的是C1q
C. 加入的是酶标记二抗
D. 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判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
E. 该方法结果的稳定性较好
8.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B细胞的免疫标志
A. CD10
B. CD19
C. CD68
D. HLA-D.R
E. CD22
9. [多选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特点有
A. NAP积分明显减低甚至为0
B. 白细胞显著增高,以中性中幼粒及以下阶段为主,并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C.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分类类同于血象
D.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易见,有时可见与海蓝细胞相似的吞噬细胞
E. Ph染色体是本病的特征性异常染色体,本病均可检出
10. [多选题]机体储存铁缺乏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A. 血清铁蛋白<14μg/L
B.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C. 铁粒幼红细胞小于15%
D. 红细胞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
E. 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20%
11. [多选题]下列哪些疾病常会导致巨脾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 骨髓纤维化
C. 多发性骨髓瘤
D.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 急性白血病
12. [多选题]γ-球蛋白主要包括下列哪些蛋白成分
A. IgG
B. IgA
C. IgM
D. CRP
E. 前白蛋白
13. [多选题]下列对广州管圆线虫描述正确的是( )
A. 成虫线状,前端略细,角皮光滑透明,具微细环状横纹
B. 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卵内可含单细胞至幼虫的各个发育阶段
C. 成虫寄生于多种鼠类的肺动脉内
D. 人主要因生食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而受感染
E. 宿主感染后常会使中枢神经受累
14. [多选题]下面哪些是质粒的特点
A. 自主复制性
B. 可扩增性
C. 可转移性
D. 宿主专一性
E. 相容性
15. [多选题]生物传感器对待测物
A. 可以定性
B. 可以定量
C. 只能定性
D. 只能定量
E. 既可定性也可定量
16. [多选题]LFA-1的配体是 ( )
A. ICAM-1
B. ICAM-2
C. VLA-4
D. ICAM-3
E. VCAM-1
17. [多选题]关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正确的是
A. 引流液采取后应及时送检
B. 正常引流液中可有红细胞
C. 正常各部分胆汁中均可见少量白细胞
D. 正常各部分胆汁中偶见柱状上皮细胞,无结晶、寄生虫虫卵和细菌
E. 细菌在黏稠胆汁中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匀后镜检,并以高倍镜视野报告
18. [多选题]关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单链糖蛋白
B. 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
C. 单链t-PA易被纤溶酶裂解形成双链
D. 游离状态的t-PA与纤溶酶原的亲和力高
E. 属于丝氨酸蛋白酶
19. [多选题]肿瘤耐药性预测的DNA水平检测技术有
A. PCR-SSCP
B. PCR-DGGE
C. 基因芯片
D. 免疫组化
E. Western-blot
20. [多选题]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是因为
A. 血细胞成分的释放
B. 血液颜色造成光学影响
C. 细胞内成分对检测方法的影响
D. 红细胞碎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E. 对形态学识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