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妇产科护理卫生高级职称(正高)真题试卷(O2),更多妇产科护理(正高)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针刺伤发生后应立即自针刺伤处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B. 再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冲洗针刺伤部位
C. 如果患者无传染病,无需报告
D. 最后使用皮肤消毒液对暴露部位进行消毒
E. 皮肤、黏膜暴露后无需进行处理
2. [多选题]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是
A. 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
B. 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C. 除患者病情严重外,一般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D. 根据抗菌药的作用特点及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
E. 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严格控制抗菌药的预防应用和联合应用
3. [多选题]葡萄胎的病理变化有
A. 绒毛上皮细胞增生
B. 绒毛间质水肿
C. 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
D. 水肿的绒毛侵入子宫肌层
E. 潜在恶性葡萄胎的滋养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
4. [多选题]血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有
A.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织炎的表现)
B.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C.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T>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D.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E. 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
5. [多选题]关于PDCA质量管理循环程序,叙述正确的有
A. PDCA的4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B. 大循环套小循环,互相衔接,互相促进
C. 阶梯式运行,不断上升
D. 检查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
E. 处理阶段包括提出这一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并转入下一循环去解决
6. [多选题]更年期综合征护理包括
A. 提供心理护理
B. 提供饮食指导
C. 指导正确用药
D. 提供健康教育
E. 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7. [多选题]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 )
A. 实施
B. 计划
C. 评估
D. 评价
E. 诊断
8. [多选题]下列属于自我排班优点的是
A. 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
B. 护士个别需要得到照顾
C. 团体凝聚力提高
D. 护士长与护士关系融洽
E. 护士长节省排班时间
9. [多选题]下列有关胎儿急性宫内窘迫护理正确的有( )。
A. 立即给产妇面罩吸氧
B. 侧卧位改为仰卧位
C. 重症胎儿窘迫应迅速结束分娩
D. 给抑制宫缩药物
E. 纠正酸中毒
10.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护理诊断的结构要素 ( )
A. 结果
B. 措施
C. 健康问题
D. 症状和体征
E. 原因
11. [多选题]颈外静脉输液硅胶管内有血凝块应 ( )
A. 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静脉
B. 用注射器抽出血凝块
C. 直接接一上输液管
D. 用注射器边抽边拔管
E. 用吸引器吸出血凝块
12. [多选题]脱敏疗法适用于
A. 恐惧症
B. 强迫症
C. 焦虑症
D. 紧张症
E. 异常癖好
13. [多选题]预防发生人工流产吸宫手术并发症的措施有
A. 禁用带负压的吸管通过宫颈管
B. 吸宫术中出血多,静脉或宫颈局部注射催产素后继续吸空宫腔内容物
C. 扩张宫颈不宜过速或用暴力吸宫负压应适当
D. 吸宫时注意是否吸净,并需查吸出物中的绒毛胎儿是否完全
14. [多选题]女性生殖器的生理特点
A. 阴道有自净作用
B. 阴道内PH值为5~6
C. 宫颈阴道部表面覆以复层鳞状上皮有抗感染的能力
D. 阴道口闭合,可防止外界的污染
E. 孕龄妇女子宫内周期性剥落易造成宫腔内感染
15. [多选题]下列符合重度妊高征的血液改变的是
A. 血尿酸增高
B. 血尿素氮升高
C. 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
D. 血小板减少
E. 血液浓缩
16. [多选题]保持昏迷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关键是 ( )
A.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B. 更换体位
C. 仰卧时头应侧向一边
D.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缺氧表现
E. 观察患者有无点头呼吸
17. [多选题]用于反映人群卫生行为形成情况的指标是
A. 卫生知识普及率
B. 健康教育覆盖率
C. 不良行为转变率
D. 卫生保健活动参与率
E. 卫生知识及格率
18. [多选题]引起子宫破裂的原因包括
A. 骨盆狭窄
B. 胎位异常
C. 胎盘早剥
D. 子宫手术史
E. 宫缩素使用不当
19. [多选题]属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的有
A. 老年人保健护理服务
B. 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
C. 急、重症患者的转诊服务
D. 疑难病患者的诊疗护理服务
E. 临终患者的护理服务
20. [多选题]属于协调的作用的是
A. 实现个人社会价值
B. 减少内耗
C. 增强组织凝聚力
D. 增加效益
E. 调动员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