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肿瘤外科副高职称往年考试试卷(N7),更多肿瘤外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颈淋巴结占全身淋巴结的
A. 1/3
B. 1/5
C. 1/8
D. 1/10
E. 1/15
2. [多选题]属于"补其不足"治疗方法的是( )
A. 和胃
B. 补气
C. 养血
D. 活血化瘀
E. 补阳
3. [单选题]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后最严重的后遗症是 ( )
A. 皮肤色素沉着
B. 口干
C. 听力减退
D. 后组颅神经损伤
E. 涕多
4. [单选题]下列关于疼痛治疗原则错误的是( )
A. 尽量口服,采用无创、低危险方法
B. 定时给药
C. 按阶梯给药
D. 个体化
E. 联合用药
5. [单选题]患者男性,21岁,右股骨下端骨肿瘤,活检示尤文肉瘤,肿瘤最大径4cm,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AJCC分期为
A. Ⅰ期
B. ⅠB期
C. ⅡA期
D. ⅡB期
E. Ⅲ期
6. [多选题]患者女,72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个月”来诊。入院后于1周前行左侧乳腺癌区段切除术+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2 cm×1 cm,高分化,腋淋巴结转移0/15。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正确的辅助治疗有
A. 辅助化学治疗
B. 辅助放射治疗
C. 辅助内分泌治疗
D.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
E. 不考虑辅助治疗
7. [单选题]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
A. 心、肝、肾经
B. 胆、胃、三焦经
C. 心、肺、心包经
D. 心、胆、小肠经
E. 肺、脾、胆经
8. [单选题]男,72岁,因乏力,消瘦近一年而来院就诊,查体:贫血貌、消瘦,右下腹可扪及一4cm×3cm大小的肿块,界清,质硬,无明显压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为盲肠癌,对该患者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应包括下述范围,除了
A. 右半横结肠
B. 升结肠
C. 盲肠
D. 左半横结肠
E. 长约15~20cm的回肠末段
9. [单选题]电镜下诊断脂肪肉瘤的主要依据是
A. 胞质内含角化透明颗粒
B. 胞质内含Weibel-Palate小体
C. 胞质内含脂滴、自噬体和脂褐素
D. 胞质内含黑素小体
E. 胞质内含神经分泌颗粒
10. [单选题]A点和B点概念是由哪种传统治疗体系提出 ( )
A. 斯德哥尔摩体系
B. 曼彻斯特体系
C. 巴黎体系
D. Gynetro体系
E. 北京镭容体系
11. [单选题]湿邪致病可见尿少、水肿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
A. 湿性趋下,水湿易滞于下肢
B. 湿性重浊
C.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D. 湿性黏滞,排泄不畅
E. 湿性黏滞,疾病缠绵难愈
12. [单选题]皮肤鳞状细胞癌占所有非黑色素瘤性皮肤恶性肿瘤的比例是
A. 80%
B. 60%
C. 40%
D. 20%
E. 10%
13. [单选题]对于外耳道骨质有破坏的外耳道癌或中耳癌,最常用的手术术式是
A. 颞骨次全切除术
B. 颞骨全切除术
C. 乳突凿开术
D. 颞骨肿瘤活检术
E. 腮腺腺叶切除术
14. [单选题]下列有关F-FDGPET在肠道肿瘤显像,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对结肠癌术后复发的探测价值优于常规影像学方法
B. 肠道局灶性浓聚且SUV≥2.5者,即可考虑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变
C. 对结肠癌肝转移探测的敏感性较高
D. 结肠癌术后吻合口部位因吻合口炎而出现FDG聚集的假阳性
E. 结肠癌腹腔种植转移时可产生假阴性结果
15. [单选题]在G1/S转换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是
A. Rb
B. p16
C. Cyclin A
D. CDK4
E. RAS
16. [单选题]对于综合判定肿瘤良恶性来说,最关键的是
A.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B. 肿瘤的生长速度
C. 肿瘤的复发
D. 对机体的影响
E. 肿瘤的继发性改变
17. [多选题]患者,女性,56岁,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血尿2年余。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一约3cm×2.5cm×2cm带蒂的乳头状瘤。下列哪几项治疗是正确的 ( )
A. 术后免疫治疗
B. 膀胱部分切除术
C. 膀胱全切术
D. 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
E.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18. [多选题]舌癌手术切除的原则包括
A. 切除范围包括肿瘤边界以外1 cm以上的组织
B. 半舌以上切除应一期修复
C. 侵犯口底者应切除下颌骨
D. 颈部同期行根治性或功能性或区域性清扫
E. 全舌切除
19. [多选题]属于足厥阴肝经循行的部位有( )
A. 阴器
B. 少腹
C. 两胁
D. 两乳
E. 巅顶
20. [单选题]不同病人分别表现脱肛、眼睑下垂等病症,治疗时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此称为( )
A. 因人制宜
B. 因地制宜
C. 辨病论治
D. 异病同治
E. 同病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