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公共卫生学(中级)2024考试试题强化练习(N0),更多公卫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学校卫生的重点工作对象是( )
A. 小学生
B. 中学生
C. 中小学生
D. 中学生与大学生
E. 小学生、中学生与大学生
2. [单选题]下列各机构中,只有哪个机构可以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
A. 市政府办公厅
B. 市卫生局
C. 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D. 县人民医院
E. 市监察局
3. [单选题]目前疾病监测的主要对象是( )
A. 肿瘤
B. 传染病
C. 地方病
D. 非传染病
E. 性病
4. [单选题]青少年在身体素质发育过程中,速度发展最快的年龄是( )
A. 6~8岁
B. 9~12岁
C. 14~16岁
D. 16~18岁
E. 18岁以上
5. [单选题]小张医生和老李医生在编写职业卫生培训教材时,在关于“生产环境”的内涵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以下不正确的是
A. 可以不包括大自然形成的环境
B. 可以是车间内的人为环境
C. 也可以称为“生产作业环境”
D. 可以包括大自然形成的环境和车间内环境
E. 生产环境与劳动者健康密切相关
6. [单选题]按《食品企业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规定,新建食品企业距公共厕所的最小距离应该是
A. 5m
B. 25m
C. 50m
D. 100m
E. 500m
7. [单选题]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生物样品一般不包括
A. 尿液
B. 呼出气体
C. 粪便
D. 鼻腔擦拭物
E. 唾液
8. [单选题]死亡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 )
A. 毒蕈中毒
B. 化学性食物中毒
C. 砷污染食品而引起食物中毒
D. 细菌性食物中毒
E. 黄曲霉毒素食物中毒
9. [单选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残疾生活补助费应根据伤残等级,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 )
A. 5年
B. 10年
C. 15年
D. 20年
E. 30年
10. [单选题]环境介质具体指的是( )
A. 大气、水和土壤(岩石)
B. 大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C. 大气、水、生物体和土壤(岩石)
D. 大气、食物、生物体和土壤(岩石)
E. 以上都不是
11. [单选题]某乡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乡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断其流行强度为
A. 散发
B. 暴发
C. 流行
D. 大流行
E. 局部流行
12. [单选题]以下哪种核素为氡-222的同位素( )
A. 90Sr
B. 238U
C. 40K
D. 219Rn
E. 212Pb
13. [单选题]两样本均数经t检验,差别有显著时,P越小,说明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差别显著
D.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14. [单选题]最近几年来,“双肺同期灌洗技术”在我国广泛开展,减轻了尘肺患者的痛苦,延长了生命,对陶工尘肺患者进行灌洗,灌洗后的生理盐水颜色为
A. 灰色
B. 黄色
C. 白色
D. 金色
E. 浅绿色
15. [单选题]学校营养午餐的营养素应达一日需要量的( )
A. 30%
B. 40%
C. 50%
D. 30%~40%
E. 45%
16. [单选题]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
A.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出病原体数量及毒力
B. 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
C.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等
D.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
E. 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
17. [单选题]为研究某新药"胃灵丹"治疗胃(胃炎、胃溃疡)疗效,在某医院选择40例胃炎和胃溃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胃灵丹治疗,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这种对照在实验设计中称为( )
A. 试验对照
B. 空白对照
C. 安慰剂对照
D. 标准对照
E. 自身对照
18. [单选题]给排水设备施工图识读过程通常有:①阅读给排水总平面图,了解给排水管和设施在建筑物外的总体布置;②阅读平面图,了解给排水管道和设备在室内平面布置情况;③阅读系统图,了解管道空间走向和设备空间位置;④阅读详图,了解现场加工和安装的细节问题。识读给排水设备施工图的正确顺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E. ④①②③
19. [单选题]对意外污染食品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单纯根据现行食品卫生标准所规定的指标作出评价
B. 须考虑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C. 污染物对食品各种性状的影响也是评价参考依据之一
D. 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E. 不同于对正常生产加工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的评价
20. [单选题]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 )
A. 描述疾病分布
B. 预测疾病流行
C. 验证病因假设
D. 制订预防措施
E. 评价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