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口腔修复高级职称(副高)历年真题(G8),更多口腔修复(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牙列缺失后,以下口腔硬软组织变化不正确的是
A. 上颌骨向外吸收
B. 口角下垂
C. 舌系带附丽相对增高
D. 口底变浅
E. 舌变大
2. [单选题]健康成人牙槽嵴顶端位置
A. 位于釉牙骨质交界根尖方向1.5mm左右
B. 位于釉牙骨质交界根尖方向2.0~30mm
C. 位于釉牙骨质交界冠方向15mm左右
D. 位于牙颈部
E. 位于釉牙骨质交界处
3. [单选题]关于桩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桩越长固位越好
B. 固位力取决于摩擦力和粘结力
C. 桩冠修复后,减少根尖病的发生
D. 修复前必须行完善的根充
E. 可作固定桥的固位体
4. [单选题]制作金属全冠熔模的嵌体蜡的性能及其用法中错误的是
A. 加热后蜡条能均匀软化,不出现鳞状碎屑
B. 在稍高于口腔温度时有良好的可塑性
C. 在温度降到口腔温度时,形成稳定,并且易于雕刻的外形
D. 当加温到50℃时能气化挥发,并且参与灰粉少
E. 可用火焰烘烤,烤箱中加热或者在热水浴中浸泡等方法软化蜡条
5. [单选题]下颌骨易发生骨折的薄弱部位不包括
A. 正中联合
B. 颏孔区
C. 下颌体
D. 下颌角
E. 髁突颈部
6.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臌胀的主要病机因素的是( )
A. 气滞
B. 血瘀
C. 积滞
D. 水停
E. 动风
7. [单选题]Kennedy一类牙列缺失者,当余留牙情况较差时,通常设计为
A. 牙支持式
B. 黏膜支持式
C. 混合支持式
D. 牙支持式或混合支持式
E. 牙支持式或黏膜支持式
8. [单选题]以下关于铸造金属全冠缺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金属材料不美观
B. 铸造金属全冠与口腔内其他的金属材料之间可能产生微电流,刺激牙髓导致不适,因此不能用于活髓牙的修复
C. 铸造金属全冠与口腔内其他的金属材料之间可能产生微电流,使金属材料易于腐蚀
D. 修复后不能进行基牙的电活力测试
E. 一般不用于前牙牙体缺损的修复
9. [多选题]下列窝洞预备的原则中,哪项是正确的
A. 不可完全去净腐质
B. 保护牙髓
C. 制备抗力形
D. 制备固位形
E. 窝洞点线角为钝角
10. [单选题]大椎的取穴法为( )
A. 活动标志取穴法
B. 肌性标志取穴法
C. 骨度折量取穴法
D. 骨性标志取穴法
E. 简便取穴法
11. [单选题]参与口腔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 粒细胞
B. 肥大细胞
C. 单核-巨噬细胞
D. NKT细胞
E. CTL细胞
12. [单选题]前伸咬合时下后牙牙尖的工作斜面是( )
A. 下牙颊尖的远中斜面
B. 下牙颊尖的舌斜面
C. 下牙舌尖的颊斜面
D. 下牙颊尖的颊斜面
E. 下牙颊尖的近中斜面
13. [单选题]铜合金属于
A. 高熔合金
B. 中熔合金
C. 低熔合金
D. 锻制合金
E. 焊合金
14. [多选题]预防铸件出现砂眼的措施是
A. 合理设置铸道
B. 防止铸道与铸型内壁形成较尖锐的棱角
C. 增强包埋料的抗冲击强度
D. 提高铸型焙烧温度
E. 延长铸型焙烧时间
15. [多选题]全冠试戴时出现翘动,可能的原因,正确的是
A. 全冠组织面有金属瘤
B. 邻接过紧
C. 预备体轴壁聚合度大
D. 未完全就位
E. 石膏代型磨损
16. [单选题]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 )
A. 浮络
B. 孙络
C. 经筋
D. 别络
E. 皮部
17. [单选题]牙体缺损的定义是
A. 牙体组织的龋损
B. 接触点的丧失
C. 牙体硬组织的破损
D. 磨耗
E. 隐裂
18. [单选题]常见的固位形有( )
A. 洞固位
B. 钉固位
C. 沟固位
D. 以上都对
E. 以上都不对
19. [单选题]有关颅面骨骼的生长发育方式的描述中,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 软骨中央区域细胞分裂促进软骨体积的扩大
B. 软骨在接近骨组织部分逐渐钙化为骨组织
C. 软骨外结缔组织膜的深层细胞不具备分化成软骨细胞的功能
D. 各骨缝间的结缔组织细胞分裂成纤维细胞,该细胞再产生胶原纤维及间质,间质钙化而成骨
E. 骨表面沉积新骨的同时,其内侧则发生陈骨的吸收,以维持骨厚度的相对稳定
答案D属于第二种方式中的现象,答案E属于第三种方式中的现象。由于颅骨外结缔组织膜的深层细胞具备分化成软骨细胞的功能(属于第一种生长发育方式中的现象),故答案C错。
20. [单选题]下面对全口义齿的无尖牙排列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人工牙的牙尖斜度为0°,功能运动时无侧向力作用
B. 无需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易形成平衡,选磨简单
C. 试牙时必须在义齿后缘形成平衡斜台
D. 后牙接触面必须排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单一平面
E. 患者可自行调整水平颌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