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阳黄之湿重于热的主要证候是( )"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多选题]阳黄之湿重于热的主要证候是( )
A. 身目俱黄
B. 胸脘痞闷
C. 头身困重
D. 食欲减退
E. 大便溏垢
[单选题]任督两脉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A. 热病
B. 头面病
C. 背腰病
D. 脏腑病
E. 咽喉病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对于郁证之实证者,治疗时应首当
A. 活血化瘀
B. 化痰散结
C. 补益气血
D. 理气开郁
E. 健脾消食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一妇人32岁,生育二胎,人工流产2次,一年前末次手术后,月经期后错旬余,经血量少,色暗红,经行后期腹痛,经热敷,痛势可以缓解,形体瘦弱,面色少华,应选方
A.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B. 温经汤《金匮要略》
C. 温经汤《妇人良方大全》
D. 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E.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盗汗之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C. 《景岳全书》
D. 《金匮要略》
E. 《医林改错》
正确答案 :D
解析: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用“盗汗”来命名。故本题选D。避错:本题易错选A。避错方法:盗汗是指入睡后出汗,醒来后汗自干的一种症状, 《黄帝内经》记载为“寝汗”,就是指睡觉时出汗,到了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才用“盗汗”来命名。盗汗首见于《金匮要略》。应熟悉掌握常见中医证名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