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正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学正高真题剖析(H2)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3-22   [手机版]    

(正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学正高真题剖析(H2)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学正高真题剖析(H2),更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麻黄、桂枝
B. 细辛、干姜
C. 芍药、炙甘草
D. 生姜
E. 半夏、五味子


2. [多选题]卫生费用的评价指标包括

A. 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B. 人均卫生费用
C. 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D. 门诊和医院费用构成
E. 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3.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寒凝血瘀型痛经之证候的是( )

A. 经前小腹胀痛,经行不畅,色紫黯有块
B. 经行小腹刺痛拒按,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
C. 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减,量少,色黯有块
D. 经行小腹绵绵作痛,量少,色淡质稀
E. 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经色紫红,质稠


4. [单选题]膝中至外踝尖是( )

A. 18寸
B. 13寸
C. 14寸
D. 16寸
E. 19寸


5. [单选题]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

A. 荆芥
B. 白芷
C. 羌活
D. 防风
E. 藁本


6. [单选题]中风阳闭,灌服可选用( )

A. 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B. 苏合香丸
C. 解语丹
D. 参附汤
E. 独参汤


7. [单选题]中风的舌态是( )

A. 舌强
B. 舌痿
C. 弄舌
D. 舌纵
E. 吐舌


8. [单选题]患者黄某,女,30岁,咳嗽数天,现症见:咳嗽,鼻塞流涕,喉痒身重,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辨证为( )

A. 风热犯肺
B. 燥热伤肺
C. 风寒袭肺
D. 痰湿犯肺
E. 痰热郁肺


9. [单选题]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肿疡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10. [单选题]治疗热入营分证的主方是( )

A. 清热地黄汤
B. 白虎汤
C. 清营汤
D. 五味消毒饮
E. 黄连解毒汤


11. [单选题]每次诊脉的时间应不少于( )

A. 1分钟
B. 2~3分钟
C. 3~5分钟
D. 5分钟
E. 半分钟


12. [单选题]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黯、循农摸床、撮空理线,属于( )

A. 有神
B. 少神
C. 失神
D. 假神
E. 回光返照


13. [单选题]下述选项中,与疠气流行较不密切的是( )

A. 气候反常
B. 环境因素
C. 预防措施不当
D. 社会因素
E. 精神因素


14. [单选题]气虚发热的特点为( )

A. 发热恶寒
B. 发热而不恶寒
C. 发热而畏寒喜暖
D. 劳累后发热
E. 生气后发热


15. [单选题]最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16. [单选题]下消最显著的特征是( )

A. 多食而瘦
B. 渴而多饮
C. 尿有甜味
D. 尿多而混浊如膏
E. 口渴喜饮


17. [单选题]吐血的特有症状为( )

A. 血中夹有食物残渣
B. 出血
C. 呕吐
D. 大便秘结
E. 柏油样便


18. [单选题]郁证的形成与五脏关系最密切的有( )

A. 肝、肾、脾
B. 心、肝、脾
C. 心、肝、肾
D. 肺、肝、肾
E. 肺、脾、心


19. [多选题]下列因素哪一项不属于产生职业性损害的因素

A. 生产方式因素
B. 职业卫生服务
C. 遗传因素
D. 生产环境因素
E. 地理因素


20. [多选题]运用耳针疗法治疗各种眼病时,可选用的耳穴有( )

A. 目1
B. 眼
C. 肝
D. 耳尖
E. 目2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aos.com/show/z0oejg.html
  • 下一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学高级职称(正高)在线题库每日一练(H3) 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除必须有传播者、传播对象和媒介外,还应有的要素属于补益剂的是( )传播的要素包括药物的四性是( )银翘散的药物组成是( )流行病学实验选择对象时以下哪几点是正确的下列传播活动中,属
  • 在线题库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aos.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