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下列何药中毒时可用阿托品进行治疗"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药学(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单选题]下列何药中毒时可用阿托品进行治疗
A. 新斯的明
B. 卡比多巴
C. 东莨菪碱
D. 筒箭毒碱
E. 琥珀胆碱
[单选题]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要求各成员国多长时间以报告卡或磁盘方式向中心报告所收集到的不良反应
A. 每5个月
B. 每4个月
C. 每3个月
D. 每2个月
E. 每1个月
正确答案 :C
解析: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要求各成员国每3个月以报告卡或磁盘方式向中心报告所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故此题应选C。
[单选题]消化道痉挛患者宜选用
A. 苯海索
B. 毒扁豆碱
C. 溴丙胺太林
D. 后马托品
E. 新斯的明
正确答案 :C
解析:溴丙胺太林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合成解痉药,治疗剂量可明显抑制胃肠平滑肌,并能不同程度地减少胃液分泌。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和泌尿道痉挛,也可以用于遗尿症及妊娠呕吐。故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只见于RNA而不见于DNA的碱基是
A. A
B. T
C. C
D. U
E. G
正确答案 :D
解析:构成RNA的碱基包括A/T/C/U,构成DNA的碱基包括A/T/G/C。故正确答案为E.
[单选题]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的特点的正确表述是
A. 被动扩散的物质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转运的速度为一级速度
B. 胞饮作用对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不是十分重要
C. 被动扩散会出现饱和现象
D. 主动转运借助于载体进行,不需消耗能量
E. 促进扩散的转运速率低于被动扩散
正确答案 :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各种跨膜转运方式的特点。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有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促进扩散扣膜动转运,其中膜动转运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作用。被动扩散的特点是:从高浓度区(吸收部位)向低浓度区域(血液)顺浓度梯度转运,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呈现表观一级速度过程;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一般也无部位特异性。 主动转运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转运;需要消耗机体能量;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等。促进扩散具有载体转运的各种特征,即有饱和现象,透过速度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对转运物质有结构特异性要求可被结构类似物竞争性抑制。与主动转运不同之处在于:促进扩散不消耗能量,而且是顺浓度梯度转运。膜动转运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作用。摄取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称为胞饮,摄取的物质为大分子或颗粉状物称为吞噬作用。某些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类、脂溶性维生素等,可按胞饮方式吸收。故本题答案应选A。
[单选题]下列关于浸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汤剂、中药合剂是含醇浸出剂型
B. 其实质是溶质由药材固相转移到液相中的传质过程
C. 其以扩散原理为基础
D. 一般包括浸润和渗透过程、解吸和溶解过程、扩散过程、置换过程等几步
E. 溶质的浓度梯度越大浸出速度越快
正确答案 :A
解析:水浸出剂型指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用水浸出的药物制剂,如汤剂、中药合剂。故此题应选A。
[单选题]下列生物碱近于中性的是
A. 仲胺碱
B. 季铵碱
C. 伯胺碱
D. 叔胺碱
E. 酰胺碱
正确答案 :E
解析:酰胺碱近于中性。
[单选题]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进临床给药剂量的是
A. Ⅲ期临床试验
B. Ⅱ期临床试验
C. 生物等效性试验
D. Ⅳ期临床试验
E. Ⅰ期临床试验
正确答案 :B
解析:Ⅱ期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阶段,在随机双盲对照条件下详细考察药物的疗效、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据此推荐临床给药剂量,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单选题]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 正后电位
B. 局部电位
C. 锋电位
D. 负后电位
E. 阈电位
正确答案 :E
解析:在静息情况下,细胞膜内外电位呈现内负外正的状态,为细胞跨膜电位,也是细胞的极化状态,当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外的正离子向细胞内流动,使细胞内负电位降低,出现膜的去极化,当刺激能够使细胞的跨膜电位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导致细胞膜上大量钠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这一临界值为阈电位。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镰刀型红细胞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β链第6位的何种改变造成的
A. 丙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B. 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C. 酪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D. 谷氨酰胺被缬氨酸替换
E. 色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要点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分子病。血红蛋白β链第6位为谷氨酸,而患者HbSβ链第6位为缬氨酸。谷氨酸为酸性氨基酸,缬氨酸为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因此造成蛋白质分子生物学功能的改变。这种由蛋白质分子发生变异所导致的疾病被称为"分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