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理化检验技术医学副高职称2024专业知识考试试题(C3),更多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副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以下物质中,在空气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是
A. 二氧化硫
B. 氯乙烯
C. 乙酸乙酯
D. 汞
E. 二氧化硅
2. [单选题]组成斐林试液乙液的溶液是
A. NaOH溶液
B. KOH溶液
C. 酒石酸钾溶液
D. 酒石酸钠溶液
E. 酒石酸钾钠溶液
3. [单选题]干灰化法测定化妆品中砷时,在样品中加入助灰化剂。它们的作用是
A. 硝酸镁可以加速消化过程
B. 氧化镁可以加速消化过程
C. 氧化镁可以对砷起固定作用,防止砷的挥发损失
D. 硝酸镁能防止砷的挥发损失
E. 硝酸镁和氧化镁的作用一样
4. [单选题]与钩体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灾害
B. 洪涝灾害
C. 干旱
D. 飓风
E. 蝗灾
5. [单选题]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病种分为
A. 二类25种
B. 三类39种
C. 四类23种
D. 五类22种
E. 一类26种
6. [单选题]流动相为气体,固定相为固体的色谱法,叫作
A. 液相色谱法
B. 气液色谱法
C. 离子色谱法
D. 气固色谱法
E. 气相色谱法
7. [单选题]用铬酸钡分光光度法(冷法)测定硫酸盐时,如何消除碳酸盐的干扰
A. 加盐酸煮沸
B. 加入氢氧化镁
C. 加入钙氨溶液
D. 加入氯化钡
E. 加入氢氧化钙
8. [单选题]关于食品中水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
B. 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保存期的长短
C. 水分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D. 水分过高导致营养成分的分解
E. 水分含量多有利于控制污染,保护食品
9. [多选题]毛细管电泳仪主要组成包括
A. 样品前处理系统
B. 进样系统
C. 分离系统
D. 检测系统
E. 数据处理系统
10. [单选题]氟离子选择电极测试时,为了求得氟离子活度与浓度之差有一固定值(使氟离子的活度系数为一常数),起主要作用的是离子强度缓冲液中的
A. 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C. 冰醋酸
D. 柠檬酸钠
E. 冰醋酸和氢氧化钠
11. [单选题]我国颁布了许多卫生标准。卫生标准是指
A. 为保护环境,对空气、水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B. 为保护工人的健康,对空气、食品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C. 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D. 为提高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E. 为治疗人的疾病,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12. [单选题]尿液样品的检测结果必须进行下列哪种处理
A. 测量尿体积
B. 测量24h尿总量
C. 肌酐测定
D. 比重测定
E. 肌酐/比重校正
13. [单选题]20%氯化亚锡溶液,在配制或放置时,有时会出现白色沉淀,解决方法是
A. 配制时应尽量增加溶剂量
B. 配制时应加热使沉淀溶解
C. 配制好的溶液应保存在室温下
D. 配制好的溶液应密封保存
E. 配制时应防止氯化亚锡水解
14. [单选题]水分析时所测定的色度应该以除去悬浮物质的色度为标准,称为
A. 表色
B. 真色
C. 白色
D. 无色
E. 浅蓝绿色
15. [单选题]定性分析根据试样用量和操作方法不同划分,下列哪一种是错误的
A. 常量分析
B. 半微量分析
C. 超微微量分析
D. 微量分析
E. 超微量分析
16. [单选题]转子流量计用在不同场合,流量调节阀的正确位置是
A. 吹气使用时流量调节阀应该装在流量计出口
B. 吹气使用时流量调节阀应该装在流量计入口
C. 抽气使用时流量调节阀应该装在流量计入口
D. 抽气使用时流量调节阀装在流量计哪里均可
E. 流量调节阀的位置不影响转子流量计的准确测量
17. [单选题]在分光光度法中,下列哪一种不是影响显色的因素
A. 显色剂的浓度
B. 溶液的酸度
C. 显色的温度
D. 显色的时间
E. 比色杯的大小
18. [单选题]根据气相色谱流出曲线中色谱峰的位置,可以
A. 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测定
B. 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测定
C. 对色谱柱效能进行评价
D. 对检测器灵敏度进行评价
E. 对检测器的紫外线强度进行评价
19. [多选题]维生素pp微生物测定法的原理是,某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必须有维生素pp,培养基中若缺乏这种维生素,该细菌不能生长。在一定的条件下该细菌生物情况以及它的代谢产物乳酸的浓度与培养基中尼克酸素的含量成正比,因此,测定样品中的尼克酸含量可利用
A. 酸度
B. 浑浊度
C. 碱度
D. 光密度
E. 色度
20. [单选题]萃取法原理是:为了将被测物萃取到有机溶剂层,以达到浓缩的目的,被测物质对有机溶剂应具有较高的
A. 分配比
B. 排斥力
C. 亲和力
D. 相似性
E. 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