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兽医全科类2024往年考试真题(V9),更多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水俣病是由于摄入被( )污染的鱼类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A. 有机砷
B. 有机氟
C. 有机铅
D. 甲基汞
E. 有机镉
2. [单选题]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运输相关易感动物、动物产品的,除附有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外,还应当向( )申报检疫.并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33条、第34条规定取得输入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A. 当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B. 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C. 输入地县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D. 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E. 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3. [单选题]德国牧羊犬,8月龄,10d前因患犬瘟热连续使用抗犬瘟血清和头孢类抗生素治疗8d。就诊时发现呕吐,可视黏膜黄染。最应检查的项目是( )
A. 血清淀粉酶
B. 血清尿素氮
C.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 肌酸激酶
E. 血常规
4. [单选题]某农户病猪出现精神沉郁、虚弱、消瘦、黄疸和体温升高等症状,经磺胺药物治疗无效。剖检发现肝脏肿大,有小出血点,且肝脏和肠系膜上有黄豆至鸡蛋大的白色囊泡,囊泡内含有透明的液体和一个向内凹入具有细长颈部的头节。判断该猪可能感染有( )。
A. 豆状囊尾蚴病
B. 旋毛虫病
C. 细颈囊尾蚴病
D. 蛔虫病
E. 胎生网尾线虫病
5. [单选题]能增强磺胺药和多种抗生素抗菌活性的一类药物,称为抗菌增效剂。属于动物专用品种的磺胺增效剂是
A. 甲氧苄啶
B. 磺胺二甲嘧啶
C. 磺胺间甲氧嘧啶
D. 磺胺对甲氧嘧啶
E. 二甲氧苄啶
6. [单选题]发生急性猪瘟时,脾脏的病变特征是( )
A. 急性脾炎
B. 慢性脾炎
C. 化脓性脾炎
D. 坏死性脾炎
E. 出血性梗死
7. [单选题]出现“前方短步”的跛行是
A. 支跛
B. 悬跛
C. 混跛
D. 鸡跛
E. 紧张步样
8. [单选题]马氏管变形虫寄生于蜜蜂的
A. 前肠
B. 马氏管
C. 中肠
D. 体表
E. 背血管
9. [单选题]博美犬,5岁,雌性,多年来一直饲喂自制犬食,以肉为主,近日虽然食欲正常,但饮欲增加,排尿频繁,每次尿量减少,偶见血尿,腹部超声检查可见膀胱内有绿豆大的强回光斑及其远场声影。该犬所患疾病是( )
A. 肾炎
B. 尿道炎
C. 尿崩症
D. 膀胱结石
E. 肾功能衰竭
10. [单选题]某犊牛群发热,昏睡,食欲不振伴有严重腹泻,脱水,剖检肠管肿胀,充满黏液和气体。采用饱和蔗糖漂浮法检查患牛粪便,油镜观察发现大量内含4个裸露子孢子的卵囊。该病最可能的致病病原是( )
A. 弓形虫
B. 犬新孢子虫
C. 隐孢子虫
D. 牛球虫
E. 肉孢子虫
11. [单选题]一只1周龄羊羔,下痢黄色稀粪,偶见混有凝血乳小块,吃奶少,神乏无力,口干舌燥,口渴贪饮,尿液短赤,口色红黄,脉象滑数。该病中兽医辨证属于
A. 大肠液亏
B. 大肠冷泻
C. 脾胃虚寒
D. 大肠湿热
E. 食积大肠
12. [单选题]母畜产后体温升高40~42℃,稽留热,呼吸脉搏增快,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结膜充血,可视黏膜发绀,有出血点;严重脱水,很快衰竭,从阴道内排出污红色恶臭液体,可初步诊断为( )
A. 产后产道感染
B. 子宫内膜炎
C. 产后感染引起的败血症
D. 产后脓毒血症
E. 产后感冒
13. [单选题]患畜剖检后发现血液呈鲜红色,凝固不良,胃内容物有苦杏仁味,则该畜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
A. 氢氰酸中毒
B. 亚硝酸盐中毒
C. 有机磷农药中毒
D. 灭鼠灵中毒
E. 棉籽饼中毒
14.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细胞是免疫活性细胞( )。
A. T淋巴细胞
B. 吞噬细胞
C. 肥大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15. [单选题]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
A. 鞭毛
B. 荚膜
C. 菌毛
D. 核体
E. 芽孢
16. [单选题]动物日粮中钙、磷最适宜比例(吸收最佳)为
A. 2~3:1
B. 1~2:1
C. 1:1~2
D. 1:2~3
E. 1:1
17. [单选题]能够中和细菌外毒素的物质是( )。
A. 溶血性
B. 内霉素
C. 抗毒素
D. 类毒素
E. 肠毒素
18. [单选题]病死犬,死前出现蛋白尿,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小不一均质红染的滴状物,此病变为
A. 气球样变
B. 水泡变性
C. 颗粒变性
D. 脂肪变性
E. 透明变性
19. [单选题]鸡白痢检疫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细菌染色镜检
B. 平板凝集试验
C. 补体结合试验
D. 易感动物接种
E. 病理组织学检查
20. [单选题]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是( )。
A. 大肠杆菌
B. 炭疽芽孢杆菌
C. 破伤风梭菌
D. 伤寒沙门氏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