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血液副高医学高级职称终极考试模拟试卷(Q5),更多临床血液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哪项说法不符合抗凝血酶活性检测的有关理论 ( )
A. 在该试验中,加入过量的凝血酶,使其与受检者血浆中的抗凝血酶形成1:1复合物
B. 剩余的凝血酶作用于的带有对硝基苯胺(PNA)显色基团的发色底物S-2238
C. 裂解出的PNA呈颜色变化
D. 剩余的凝血酶越多,裂解产生的PNA越多,显色越深
E. 显色越深,表明抗凝血酶活性越高
2. [单选题]ABO血型的常用检测方法
A. EIA
B. 间接免疫荧光法
C. RIA
D. 免疫电泳
E. 凝集试验
3. [单选题]对多细胞系造血都有调控作用的因子是
A. IL-1
B. IL-2
C. IL-3
D. IL-4
E. IL-6
4. [多选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化学染色的特点是( )。
A. POX染色阳性
B. SBB染色阳性
C. NAP染色阳性
D. AS-D-NAE染色阳性
E. AS-D-NCE染色阳性
5. [单选题]符合抗凝血酶生理的一项是
A. AT是丝氨酸蛋白酶的激活物
B. AT只由肝细胞合成
C. AT能抑制纤溶酶
D. 它能使凝血活酶灭活
E. AT的肝素结合有两个位点
6. [多选题]患者男,58岁,以右下肢骨痛入院。查体:贫血面容,乏力,食欲减退。肝、脾、淋巴结未及。右下肢皮肤正常,有按压痛,运动后疼痛加剧,病理征阴性,左下肢无异常。实验室检查:Hb 50 g/L,总蛋白121 g/L,白蛋白 40 g/L,ESR(魏氏法)98 mm/h,血清免疫球蛋白IgA 38 g/L。X线检查右下肢溶骨性病变,为了确诊,该患者还应做的检查是
A. 骨髓细胞学检查
B. 骨髓组织检查
C. 骨钙素检查
D. 尿本-周氏蛋白检查
E. 血清蛋白免疫电泳
7. [多选题]血总胆红素升高,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疾病包括
A. 溶血性贫血
B. 核黄疸
C. 血型不合输血
D. 严重大面积烧伤
E. 病毒性肝炎
8.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试验不是蚕豆病的有关检验
A. 丙酮酸激酶荧光点法
B. 硝基四氮唑蓝试验
C. Heinz小体生成试验
D.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E. G-6-PD荧光斑点法
9. [单选题]调节血糖最主要的器官是
A. 脑
B. 肾脏
C. 肝脏
D. 胰腺
E. 心脏
10. [单选题]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阴性,下列哪项不符合
A. 原发性纤溶症
B. DIC进入晚期
C. 正常人
D. 可以排除DIC
E. 水浴温度未达37℃,或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过低
11. [单选题]下列哪项可以引起血管收缩
A. 乙酰胆碱
B. 激肽
C. 前列环素
D. 5-羟色胺
E. 一氧化氮
12. [单选题]患者APTT显著延长,但不能被正常新鲜血浆所纠正,常提示
A. 外源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缺陷
B. 内源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缺陷
C. 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缺陷
D.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陷
E. 体内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
13. [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出现自幼关节反复自发出血
A. ITP
B. 过敏性紫癜
C. 白血病
D. 血友病
E. 大细胞性贫血
14. [多选题]良好的骨髓涂片包括( )。
A. 涂片有较多的黄色小粒
B. 涂片可见较多骨髓特有细胞,如幼稚粒细胞、有核红细胞
C. 骨髓小粒多
D. 涂片良好
E. 中性分叶核细胞比值多
15. [单选题]用Ficoll分层液分离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是一种
A. 聚合物加速沉淀分离法
B. 聚合物不加速沉淀分离法
C. 多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
D. 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
E. 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
16. [单选题]温氏法测HCT,抗凝血离心后不包括的细胞层为
A. 血浆层
B. 血清层
C. 血小板层
D. 还原红细胞层
E. 带氧红细胞层
17. [单选题]有关MODS时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不正确的是
A. 肺泡上皮细胞皱缩
B. 中性粒细胞脱颗粒
C. 血管内皮细胞脱落
D. 肺毛细血管管腔缩小
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8.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条件
A. 发病原因不同
B. 发展快慢不同
C. 起病急缓不同
D. 骨髓检查特点不同
E. 预后不同
19. [多选题]下列哪些疾病可表现出PAdT增高 ( )
A. 血管性血友病
B. 糖尿病
C. 肾小球肾炎
D. 骨髓增生性疾病
E. 妊娠高血压症
20. [单选题]实验:在琼脂板上相距5mm打双排孔,A排加入粗提纯人血清IgG,B排加入免抗人血清抗体,放入湿盒内,置37℃温育48小时后,A排和B排之间可见多条沉淀线。此免疫学方法为
A. 单向扩散试验
B. 双向扩散试验
C. 絮状沉淀试验
D. 凝胶凝集试验
E. 双向凝集试验